随着英格兰夏天的正式到来,整个剧组的氛围和情绪都高涨了很多。
尤其是洛杉矶的常驻客们,大家痛痛快快地收起了雨伞和雨衣,感叹这场冷雾和绵延的雨终于结束。
对此,英国的演员们忍不住打趣起来这群阳光之城的家伙们,“瞧瞧这群每天只想着晒太阳的家伙,这里可是许多大作家们写下传世经典的地方。”
当然,更让大家开心的是,《理智与情感》剧组终于迎来了杀青。
拍戏创作的过程无疑是快乐并痛苦的,没有工作和事业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不论是演员还是幕后的工作人员,大家都辛苦地熬过了这个在德文郡的几个月。
作为导演李安,杀青意味着新工作的开始——还有长达几个月的后期剪辑以及配乐等事项。
但现在,他也忍不住和剧组的人员一起大笑起来。
这几个月李安心里背着不小的包袱。
虽然剧组的人都不提倡加班和熬夜工作,但私下里,李安常常伏案工作到很晚。
华人导演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好莱坞,常常需要花费数倍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获得肯定。
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甚至可以说是中年,可依旧才刚拿到这场游戏的入门券。
有几次,他都因为压力过大忍不住打电话给自己的在美国的妻子倾诉。
李安接过琳赛-霍克递过来的香槟酒,听到她的祝贺。
“杀青快乐。”
用的是中文。
“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李安同样以中文回复,然后轻笑道,“先说明,我可不是在八卦什么的。”
他可是知道,那位在好莱坞人气火热的天才演员,此刻可是跟着自己的剧组好几个星期了。
不过既然对方的经纪公司一直在压着这个消息,他也乐意假装不知道。
对圈内人而言,好莱坞没有太多的秘密。
除非是两边闹得十分不愉快,或者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好,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就爆出大料。
毕竟大的经纪公司和电影巨头就那么几家,兜来转去,谁也说不准。指不定下一个剧本里,两人就需要饰演一对亲密的好友或者情侣。
谁也不想闹得太尴尬。
“实话实说...”
琳赛转头笑了笑,“除了手头现有的工作,没有任何计划。”
《独领风骚》即将上映,但她早就把足够多的宣传物料做好,只需要去参加首映礼就好——这对琳赛而言,和参加party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把它当作是放松的时间就好。
至于和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商谈的剧本问题,琳赛也一直在托文森特跟进。
在瑞凡的建议下,琳赛把米拉麦克斯影业从合作对象名单划掉,剩下可以考虑的就是福克斯影业和哥伦比亚影业。
《生死时速》票房效应十分好,这让琳赛心里有了很大的安慰。
但成为制片人和当演员终究不一样。
福克斯影业不会因为她在《生死时速》中扮演了一个受影迷喜爱的形象,而给她投资成为发行公司。
至于哥伦比亚影业...琳赛只希望《独领风骚》的票房足够好,这样她可以有更高的片酬和话语权。
琳赛之所以拜托文森特跟进,一是因为他有足够多的人脉,二是他在ICM的地位还算高,两个大电影制作公司就算不想和她这个初出茅庐的制作人合作,也还算是会给文森特一些面子。
另外就是,贝琳达最近实在是太忙了。
琳赛以为凭借着ICM的手腕和请律师的能力,贝琳达可以在两个月内很好地处理完爱德华-弗朗的经纪事务交接工作。
可他那个大了足足13岁的前女友兼经纪人——杰奎琳——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十分地糟糕。
爱德华-弗朗不愿意过多地去伤害她,可杰奎琳并不愿意轻易放手,甚至是不愿意善罢甘休。
许多经纪合约被杰奎琳处理得十分马虎,漏洞百出。
贝琳达这种已婚已育、被小家伙每天稀奇古怪的点子闹得没了脾气的人,也忍不住在电话里骂fuck off。
文森特其实也时不时地递给琳赛一些剧本。
他现在对于自己这个客户的合约很谨慎,也并不愿意对方去参演一些对冲击奥斯卡无用的剧本。
所以虽然剧本是传真给了琳赛,但听到对方挑剔着剧本、出演意愿并不高时,文森特乐见其成。
于是瑞凡就发现,本以为马上就要接下新剧本的女友,行程居然再次空了下来。
他一时之间有些哭笑不得。
最近这两个月,他像一只迁徙家园的爱情鸟,常常辗转于伦敦和洛杉矶之间。
不管琳赛在那里,那都是他要飞往的方向。
不过瑞凡最近也很开心。
他发现女友似乎不太喜欢英国的食物。
每次他从好莱坞飞过来时,琳赛总会感叹地抱住在厨房忙碌的他,“天呐,我简直不敢想象没有你我该怎么活下去。”
瑞凡拼命压住翘起的嘴角,努力表现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能。”
瑞凡决定忽略自己公寓里新买的那些食谱和美食书籍。
“可是我好像最近有一点点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