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课间,班级里充满了紧张又兴奋的气氛。同学们纷纷将桌椅往后移,腾出中间一块空地,作为诗词大赛班级选拔的场地。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叠写满诗词题目的卡片,微笑着看着跃跃欲试的同学们。
“好了,同学们。我们的班级选拔现在开始。第一轮是诗词背诵接龙,我先起头说一句诗,然后从刘晓悦同学开始依次接下一句,以诗句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必须是不同的诗词,接不上来或者接错的同学淘汰。”老师说完,便念出了第一句:“青山看不厌。”
刘晓悦略一思索,立刻回答:“厌见千门万户春。”接着轮到丁婉澄,她从容地说道:“春眠不觉晓。”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接龙,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当轮到乔跃柠时,她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自信地说:“晓镜但愁云鬓改。”
随着一轮轮的接龙,不断有同学因为一时紧张接不上来而遗憾淘汰。最后,于乐柠、薄霜翎、刘晓悦、李韧昕成功进入下一轮。
“第二轮是诗词赏析抢答。我会读出一句诗词,然后提问,大家举手抢答,答对得分,答错扣分,最终根据得分选出代表班级参赛的同学。”老师说着,读出了第一句诗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请问这句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李韧昕反应迅速,立刻举手回答:“这句词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飞花比作梦,丝雨比作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空灵、凄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愁绪。”老师微笑着点头:“回答正确,李韧昕加一分。”
接着,老师又给出了几句诗词进行提问,于乐柠、薄霜翎和刘晓悦也都纷纷抢答,各有得分。几人的分数咬得很紧,竞争十分激烈。
最后一题,老师缓缓说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分析这句词的妙处。”薄霜翎迅速举手,起身回答:“这句词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先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然后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愁绪的无尽和汹涌,体现了李煜国破家亡后的深沉悲痛。”老师眼中满是赞赏:“非常好,薄霜翎再加一分。”
随着最后一题的结束,选拔结果也出来了。薄霜翎以一分的优势领先,和李韧昕、于乐柠一起成为代表班级参加全校诗词大赛的选手。乔跃柠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开心地跑过去祝贺他们:“你们太厉害啦,到时候一定要为咱们班争光呀!”刘晓悦也笑着说:“虽然我没选上,但我会在台下给你们加油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位代表选手在课余时间更加努力地准备诗词大赛。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自己新发现的诗词知识。薄霜翎会详细地给于乐柠和李韧昕讲解诗词格律方面的要点,李韧昕则会找来各种偏门但有趣的诗词题目来锻炼大家的应变能力,于乐柠会从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入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终于,全校诗词大赛的日子来临了。比赛现场布置得古色古香,舞台上悬挂着写有诗词的灯笼,台下坐满了来自各个班级的同学和老师。薄霜翎、于乐柠和李韧昕身着整洁的校服,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