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悦和丁婉澄站起身,走到教室中间,将文化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示的想法告诉了周围的同学。一开始,大家虽然觉得方向不错,但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刘晓悦见状,率先开口:“咱们之前做文创项目,设计过带有传统元素的书签,效果很好。这次文化节,我们可以把书签放大,做成巨型展示牌,写上经典诗词,摆在展示区入口,营造文化氛围。”
同学小张眼睛一亮,说道:“这个主意好!还可以做一些传统服饰的小模型,展示不同朝代服饰的特点,肯定吸引人。”丁婉澄也补充道:“对呀,再设置个互动区,教大家亲手制作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像中国结之类的,让大家有参与感。”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越来越热烈。同学小李提出:“弄个传统乐器演奏的角落怎么样?找会乐器的同学现场表演,增加氛围。”刘晓悦思考片刻说:“这个想法超棒,但演奏时间得规划好,不然会太吵影响其他展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上课铃响了,大家意犹未尽地回到座位。这节课是公共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着理论知识,可刘晓悦和同学们的心还时不时飘到文化节的策划上。好不容易熬到下课,他们又迅速围在一起继续讨论。
丁婉澄拿出小本子,边记录边说:“我们得列个详细计划,明确每个人负责的部分。展示牌制作、服饰模型设计、互动区材料准备,还有乐器演奏安排,都得有人落实。”刘晓悦点头:“没错,我来负责联系会乐器的同学,确定表演曲目和时间。婉澄,你负责记录整理大家的创意,形成具体方案。小张,展示牌制作那块就辛苦你多操心,看看需要什么材料,估算下成本。”小张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交给我。”小李也主动请缨:“我对传统服饰比较感兴趣,服饰模型这块我来负责设计和制作。”其他同学也各自认领了任务,大家分工明确,热情高涨。
接下来的几天,刘晓悦利用课余时间,穿梭在不同班级寻找会传统乐器的同学。她详细地向对方介绍文化节的计划,邀请他们参与表演。有的同学欣然答应,还兴奋地和刘晓悦讨论表演曲目;也有同学因为时间冲突无法参加,刘晓悦便礼貌地表示理解,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确定了一支包含古筝、二胡和竹笛的小型演奏队伍,大家商定了几首经典曲目,准备在文化节上大展身手。
丁婉澄则一头扎进资料堆里,收集各种关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资料,筛选出适合在互动区教大家制作的项目。她还认真地将每个创意细化,计算所需材料和预算,力求方案完美。她不断地和同学们沟通,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方案,经常忙到宿舍熄灯才停下手中的笔。
小张为了制作出精美的展示牌,四处寻找合适的材料。他跑遍了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和广告材料店,对比不同材质的价格和效果。回到学校后,又拉着几个同学一起设计展示牌的样式,从字体选择到图案搭配,都反复斟酌。
小李在宿舍里专心研究传统服饰的结构和特点,用硬纸板、布料等材料制作服饰模型。他仔细地裁剪、缝合,每一个细节都力求还原历史风貌。为了让模型更加逼真,他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不断修改完善。
随着文化节的日益临近,各项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都在为班级的展示项目全力以赴。刘晓悦和丁婉澄看着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期待,她们相信,这次文化节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为班级争光。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