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美国的第一个月,盛宵重拾学生的感觉,从被舒雅错认成学生,到真的又回到校园,其中的差别只有他能懂。
来上课的人不多,四五十个左右,其中来自亚洲的少之又少,加上他只有三个。
一个来自日本,另一个来自中国。
出于对小日子的友好招待,他和另一位中国友人坚定远离她,对他们来说自己不做什么坏事,就已经是善待她了。
另一位中国友人名字叫做常桐,盛宵一般叫他常先生,其他外国友人都叫他Mr.Chang。常先生身材短小,肢体协调,经常能闹出许多笑话,颇具当喜剧演员的天赋。
晚上与舒雅打电话时,她才刚醒。
“你等下,我出去打。”
研究生的宿舍是二人寝,另一位女生叫做李锦华,觉浅,有一点动静都睡不着。舒雅下楼梯的时候格外小心,生怕有动静吵醒她。
她戴着耳机坐下宿舍楼下的凉亭里,背景是蒙蒙亮的天空。
“你说,我听着呢。”她眉眼专注说道。
盛宵把手机靠着水杯放,双手捧着脸,问:“中国现在是几点?”
她滑下手机,说:“六点五十三。”
盛宵的背后就是窗户,拉开窗帘,夜色将至。
“这边天刚黑。”
舒雅巧妙地换个话题,“对了你说的那个常先生,最近有没有新的笑话。”
“镜头赏析课时,老师竟然挑选了西游记,常先生当时拍桌叫好,说这部剧他从小看到大,没有人比他更懂猴哥的精髓。”他说说停停,等待她的反应。
“然后呢?”
“老师让他上来表演一段,常先生一人分饰两角,表演了一段真假美猴王。最后不甚,衣服裂开了,满堂喝彩。”他形容的眉飞色舞,舒雅好像能想象到那个画面,也是忍俊不禁。
“你现在去吃饭吗?”他问。
起了一阵风,她起来往餐厅去,看着屏幕里的人说:“嗯,现在去。等会儿去开组会,怎么没人告诉我研究生有这么多的会要开,现在还没适应过来,昨天起晚了去的时候没有化妆。因此今天起早一点,你打电话那会儿我刚醒。”
她去买饭的时候,想起室友,就也帮她买了一份豆浆油条。
“当当,给你看我的早饭,牛肉馅饼和绿豆粥。”
舒雅举起早餐给他看,像寻到宝石的小龙,跑到龙王那里求赏赐一样。
盛宵也把镜头对着自己的晚餐,“意大利面。”
舒雅弯眉,软着语调说:“你学一学意大利面的做法,回来给我做。”
盛宵毫不犹豫点头,“好。”
走到宿舍门口,她不舍地说:“我到宿舍了,先挂了,你也早点睡吧。”
盛宵满脸不舍,眼神依恋,“下次再说吧。”
挂掉电话舒雅推开宿舍门,李锦华已经醒了,在卫生间洗漱呢。
她把早餐放在桌子上,说:“刚才去餐厅,顺带给你带了早餐。”
李锦华从卫生间出来,看到桌子上的豆浆,有些不悦,下一眼又瞥到她手上还没拆开绿豆粥,神气地说:“我不爱喝豆浆,咱俩换换。”
舒雅喝什么都行,就跟她换了。
十点开组会,还有两个小时,舒雅没事干,就打开了盛宵出演过的话剧,戴着耳机听。
李锦华瞥到她的平板,突然兴致勃勃地拉凳子凑过来,惊讶地问道:“你也喜欢他吗?”
舒雅摘下耳机,“你说什么?”
“你也喜欢盛宵吗?我之前可喜欢他了,可惜后来他退圈了。哎你这个是哪来的呀?我能一起看吗?”
舒雅看着她期待的脸,默默把平板往中间移了移,“那我开公放了。”
“就咱俩人,你开呗。”李锦华莫名地看着她。
这个话剧,是去年冬天她去做翻译的那场。
不谙世事的少爷出国留学后竟带回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家族哗然,这时遗嘱不翼而飞,为了争夺遗产,家族众人无所不用其极。
这部话剧,多多少少地批判了只惦记财产,不顾念亲情的人。
李锦华看的兴致盎然,不断跟她分享有关盛宵的事情,舒雅越听越不知道该说什么,顿时坐立难安。
“而且你知道,他人真的超级好,我之前只见过他一次,那时候还在横店...”
舒雅急忙打断她,问说:“那你现在还喜欢他吗?”
李锦华脚点着地,身体摇来摇去,思考一会儿说:“本来不喜欢,但是现在看到他居然去演话剧了,好像又有点喜欢了。对了,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的?”
“二三年的四月十号。”
李锦华讶然,“这么早?!”
舒雅弯眸,“对啊,当时他来我们学校拍戏,偶然遇到,就喜欢到了现在。”
李锦华突然又觉得没意思了,兴致怏怏,“算了,他留给你喜欢吧,我应该喜欢不起来了。”
开完组会,李锦华问她回不回宿舍,舒雅摇头,“我先不回去。”然后抱着书往图书馆的地方走去。
她知道李锦华曾是盛宵粉丝后,很难再跟她共处一室,总会有一种很浓重的心虚。
追星的闺蜜告诉她,这叫做原来真嫂子就在我身边。
她格外地不自在,纠正说:“我是在他退圈以后才谈的。”
“我知道,他们不知道啊。不过话说回来,舒舒你喜欢的那个人居然是盛宵,还成功的在一起了,瞒我瞒的够深啊。”孙珀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