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情深不及路远 > 第17章 小分队成员扩大

第17章 小分队成员扩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面对丁寒的热情和直白的夸赞,即便是一向有些内敛,不太习惯与人过多交流的路远,也无法完全拒之门外。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聂少华则比较随性,笑着回应了几句丁寒的夸赞,也夸了夸他们的合作画完成得不错。

吴宇也拿着他的画板,紧随丁寒身后,稍微有些拘谨地站在一旁。听到丁寒夸路远,他也轻轻地推了推眼镜,附和道:“嗯,路远,你对色彩的运用和理解,是我目前见过同龄人里最好的。尤其是调子的变化和冷暖的处理,很到位。”

就这样,通过这次合作作业,以及丁寒的“搭桥引线”,吴宇和丁寒便渐渐融入了路远他们这个小圈子。

聂少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五人小团体的“气氛担当”和“情报中心”。他性格开朗,消息灵通,总能第一时间知道学校的各种八卦:哪个老师最近心情不好要小心,哪个食堂窗口今天有限量新菜,甚至哪个班的谁和谁偷偷谈起了校园恋爱。他也经常带来各种“续命”的零食,虽然种类不像聂小小那样琳琅满目,但胜在出其不意,总能在大家画得筋疲力尽、饥肠辘辘时,像变戏法一样从书包里掏出几块糖或者一包薯片,为大家补充能量。

丁寒则是这个小队的“技术顾问”和某种程度上的“冷静担当”。当大家在某个素描结构、色彩搭配或者构图思路上卡壳时,丁寒总能结合他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独特的“艺术眼光”,给出一些虽然听起来有点跳脱、但细想却颇有道理的建议。他的话不多,但往往能切中要害,帮助大家打开思路。当吴宇和聂小小因为一些关于画材的小事,或者对某个艺术家的看法不同而吵吵嚷嚷时,丁寒也往往是那个能以几句幽默的话语,或者一个适时的插科打诨,迅速让场面冷静下来的人。

聂小小一开始还有点“排外”,觉得这两个突然闯入的男生打扰了她和聂少华、路远的“三人世界”,总是在他们说话时露出不满的表情。但丁寒实在太会逗乐了,他总能捕捉到聂小小的“槽点”,用带着善意的夸张和调侃,几句玩笑话就能把聂小小逗得前仰后合、咯咯直笑,很快就把小姑娘“收买”了。而吴宇虽然安静,但画得好,聂小小遇到素描上的难题,或者对某个细节把握不准时,去请教他,他总能耐心细致地解答,一步一步地指导,也因此赢得了聂小姑娘的尊重。

至于路远,他依旧是这个小团体里话最少的那个。大部分时间,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用画笔与画布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但他渐渐地发现,身边有了这几个伙伴,似乎也挺好。他会在吴宇讲起某个艺术家的趣事时,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浅浅的弧度;会在丁寒分析画面时,认真地侧耳倾听,偶尔点点头表示认同;会在聂小小和丁寒因为某个无聊的话题斗嘴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们带来的喧嚣和热闹,不再只是让他烦躁的背景音,有时候,反而像是在枯燥的练习中穿插的短暂休息,让他绷紧的神经得以片刻放松。

画室的生活依然是枯燥、重复且充满压力的,备考美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因为有了这几个性格各异、却都怀揣着艺术梦想的伙伴,那些挥洒汗水的日子似乎也多了一些色彩和温度。他们一起在画室里埋头苦画,一起在拥挤的食堂抢饭,一起私下里吐槽老师的严厉和不近人情,一起分享画画进步的喜悦和遭遇瓶颈的沮丧。

从最初的三人行,到如今的五人小分队,友谊就在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中,在沙沙的笔触声和偶尔爆发的嬉笑怒骂中,悄然生长,日渐深厚。他们并不知道未来的艺术之路会怎样延伸,会走向何方,但至少此刻,他们拥有彼此,拥有并肩奋斗的伙伴,拥有共同的梦想,这就足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