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辛移 >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沛是饿着肚子来的,他自小便常来卫家蹭吃蹭喝,卫家父子早已习惯。

说起来,武沛与卫辛年纪一般大,今年二十有一,比卫辛小上半月余,但他总想当卫辛的老大,可打小不管哪方面他都比不过。

如今卫辛在文和书院任执教了,更成了闻夫子——文和书院院长最得意的门生,而他还只是个书院的小文才学子。

哦,倒是有一点儿他比得过,那就是他那如“饕餮”般的饭量。

要不是卫家从始至终条件都不差,恐怕早就被这小子“啃邻居”的习性啃穷了。

只因武沛他娘在武沛十一岁时丧夫,嘴里一直嚷着养不起、养不起这半大小子,但她却又没舍得再嫁。

也幸好有卫策乙和于大山等实在人时常接济,他们孤儿寡母的才能在卫家村生存下去,否则武沛早不知道活成什么鬼样了!哪还会长成如今这幅阳刚俊俏少年模样。

说起来,当年卫策乙带着两岁的卫辛和五十两退伍安置费,跟着于大山来到卫家村置家,而后靠自己的勤劳耕种和打猎、再加上他熟稔的竹木之工,才在卫家村立居下来。

每年卫策乙会编制一些农具、家具什么的卖给西关市集上的成品铺子,少说一年也能挣下三十两银子。再除去每年税赋十一和卫辛的束脩十二,两人花销后还略有盈余。

后来卫辛在十四时又考中文生,每年朝廷给予他三两的补贴。十七时又考取文士,每年获取七两补贴。家里的生活条件更是蒸蒸日上。

自然多养的起他武沛——他“卫家的半个儿子”。

其实卫家还有一项隐秘的收入,连卫策乙都不是很清楚。从卫辛十二岁起,自偶然一日得了闻夫子给的一本《巧工天物志》,他脑子里便时不时的会萌生出一些奇思妙想。

十三岁时他又托闻夫子带他去了县衙文馆,从那里两年间借阅了大量巧工类书籍。十五岁时卫辛便开始实践,不到半年便做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发明”——能借巧力起重物的——滑轮,他把它取名为“旋马”。

闻夫子不由惊叹:“此物甚妙啊,子里颖悟绝伦,他日必当一鸣惊人!”

随后他牵线把旋马递给了尚工局的工大家——齐思博,齐大人见之甚喜。遂欲将此物收拢于宫中,待禀明圣上后量产用于工建。

而后不久齐思博便向卫辛买下了此物的原理图,一次性支付他白银二百两。

“人才难得,君当自勉……”齐思博见卫辛聪颖过人,之后又与卫辛约定,每年赞助他白银二十两,用于设计新巧奇物,一旦做出新东西,务必先拿到尚工局给他们鉴视。

只是之后几年里,卫辛尝试了多次,除了做出了件夏日里——可加冰旋转鼓风扇,获利一百两,便再没做出什么令他满意的东西了。

像那些“牙刷”、“牙膏”和“脸膏”等小物件,这些年他层出不穷,但他觉得对于尚工局来说,可能太简单没什么用,所以也没上呈过。

至于钱,每次都是尚工局齐思博说给多少,卫辛便收多少,因为他从不觉得自己缺钱。而且他向来觉得钱财黄白之物,只要自己和爹够用就行了。

当然这些姜移是不知道的,毕竟书里不可能细致到把每一个配角的人物关系和情景都详细刻画,甚至书里只提到了:

卫策乙,居于荆州,乃越瑾母家舅父。

连卫辛都没提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