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白雾笼罩,大地上铺满了层层白霜,天地冷得仿佛被冻住。
沈瑶趴在被窝里,正在做美梦,忽然耳边响起咚咚的脚步声,她刚想提醒安静些,忽然碧萝近前,大叫道:“姑娘,出事了,快起来~”
尖锐的叫声唬得沈瑶一机灵,她忙睁眼爬起来,迷迷糊糊问道:“怎么了?”
碧萝忙把手上一本书册递给沈瑶,喘息着道:“姑娘,你快看,就是这个,现在京城里满天飞呢。”
沈瑶定睛一看,册上醒目的大字《国本攸关》瞬间涌入脑海,几乎把她震的头晕,她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妖书案——来了!”
“妖书案”是景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疑案,它以一本言辞诡谲的揭帖为引子,在京城短短一夜间掀起狂风巨浪,使上到天子百官、下至升斗小民,都卷入到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漩涡中。
这册刊书外题《国本攸关》,内题《忧危疏》,全篇仅几百个字,采用一问一答方式,问者姓名不详,答者叫做沈僖成。
沈僖成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将沈贵妃、僖王、成功合而为一,让人忍不住产生遐想。
文章一开始,问者便说现今国本已定,天下太平,而沈僖成当即反驳,说现今形势危急,因为皇上立储乃迫于首辅相逼,是不得已之举,而册东宫却不备从官,此寓他日改立僖王。
问者又开始说了,“你怎么知道要改立僖王?”
沈僖成答:“朝野能人众多,为何皇上特别任用魏意作次辅?正是因为“意”谐音“易”也,即他日更易之意。”
问者:“首辅不说话吗?”
沈僖成答:“首辅为人阴险狡诈,常利用他人为己谋利,有福同享有难却不同当,这个事他是靠不住的。”
最后,书中又列举许多媚上欺下的文武官员,指责其都是易储的帮凶。
这个案件之所以有“妖”字称谓,不仅因为案发的莫名其妙,牵连者都不同程度掉了层皮,更在于朝廷为捉拿真凶,派锦衣卫、东厂将京城翻了个遍,最后竟认定真凶是一个落魄秀才,从而草草结案。
案发起因是秀才讹钱,因此广印传单,在无人协助下,一夜间将传单撒满全京城,这就是官方的定论。
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几乎没人相信这个答案,可是秀才主动认罪,官府盖棺定论,也没人冒着掉脑袋风险去挑战权威。
不论真相是什么,沈家都是这件政治疑案的焦点,被认定的秀才正是因为敲诈沈家钱,才刊印揭帖传播。
所以,现在沈瑶不能坐以待毙,沈家已经饱受非议多年,在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中,她得陪爹娘一起掌舵,让沈家这条大船平稳行驶。
“碧萝,我们回沈家。”
简单梳洗过后,沈瑶带着碧萝刚走出房门,就被人拦住了。
是徐母!
说起来,别人家媳妇都要日请晨安,方为知礼敬孝,可是由于她和徐母实在不对付,以至于请安这种事,徐母直接免了,府里除了徐父外,别人都拿她当个透明人。
“你干什么去?”
徐母面含愠色,劈头就问。
沈瑶知道那本册子徐母大概也知晓了,索性也不装糊涂,直言道:“出大事了,我要回沈家。”
徐母愠色更甚,嘲讽道:“进了我徐家门,天天回娘家算什么回事?你今天哪里都不许去,老老实实待在这里!”
随着话语的落地,两个手拿木棍的小厮走了上来,分别立在房门边。
“娘,你这是什么意思?禁足?”
沈瑶吃惊不已。
“既然知道了,就好自待在房内念经诵佛,我这是为你好,也是为徐家好。”
沈瑶陡然暴怒,“所以娘就要将我关在这里吗?你这是非法囚禁!”
两人说着就开始吵了起来,徐母脸色变得难看,“我是你长辈,你竟敢与我顶嘴?真是反了天了!”
徐母刚欲搬出纲常伦理压制沈瑶,沈瑶就见徐父踱步走进来,今日是当值日子,徐父竟在家里,沈瑶不由得皱眉,徐瑄不会也正好在家吧!
沈瑶猜测的不错,今日一大早父子俩刚出门,就看见大门口放着一本册子,待看见内容后更是惊骇,徐父当时就预感大麻烦到了。
麻烦到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独善其身,因此他以生病为由请假,并要求徐瑄待家。
徐父说道:“让你禁足是我的意思。现在外面正乱,别出去招惹是非。”
徐父是一家之主,沈瑶早该想到,这是徐父的意思,她不由得着急起来,出不去还怎么查案?
“爹,我出去有很重要的事,这件事关乎沈家清白,更关乎徐家祸福,我必须要走。”
徐父语调平缓,问道:“哦?你说说看是什么事儿?”
“就是今天你们看到的册子,”沈瑶思量片刻,还是决定告知缘由,“我知道写书的人是谁?”
徐父瞬间睁圆了眼,就连旁边徐母也跟着问道:“是谁?”
两人成功被勾起好奇心,沈瑶也不欺瞒他们,便道“一个叫做韩域的秀才。”
韩域谐音“含冤入狱”,沈瑶想不记得都难,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奇妙,那名秀才的名字居然暗含了他的结局,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