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带着高颖到L市局时,省厅的尸检已经加急发过来了。刑侦支队的郑队长对跟着李警官走进办公区的杨教授一行简单打了个招呼就将人带到了放在办公室中间的亚克力分析板前,旁边挂着的显示器上是放大了的成教授的尸检报告。
“死者的胃内容物和血液中检测出了裸盖菇素,省厅的专家认为这应该就是导致成教授死亡的原因。裸盖菇素是一种植物毒素,大多出现在一些菌类植物中。”郑队将案情的最新情况介绍给杨教授和高颖。
“郑队,死者的胃内容物中是否检测到野生菌的糜状残留?”杨教授询问。野生菌是Y省的特产,L市虽然不出产野生菌,但成教授门生众多,不能完全排除有Y省学生将野生菌送给成教授尝鲜最终误食中毒的可能性。
“胃里没有糜状残留,但是法医在喉管和食道的附着物中提取到了裸盖菇素。”法医根据直肠温度和尸表的腐坏程度共同推断,死者应该死于7月15日凌晨0点到1点之间,距离正常的晚餐时间只过去了6到7个小时,如果是误食,死者胃内应该还有残留。
“这么说可以排除误食的可能性,喉管残留的话……可以排除注射的可能性?”
“可以排除。”郑队点头肯定了杨教授的推测,“死者的手臂上没有发现注射针眼。”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确定成教授是死于谋杀了?”
郑队苦笑一声“已经定了,省厅督办,L市‘7·15’案。网上闹成这样,省厅早坐不住了。”
“又是限时破案吧?”现在讲究命案必破,又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五天绝对是极限了。郑队顶着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郑队转头面向队里警员:“72小时,咱必须得给家属和社会公众一个交代。”破案的黄金七十二小时,超过七十二小时,关键证据就存在灭失的风险,增加侦破的难度。
看着立下军令状的郑队和其他警员,高颖不知道怎么的,鬼使神差地问出一句:“郑队,先前资料里提到的邓铭,也就是成教授那个博五的学生,他老家是Y省的吗?”
“怎么?你怀疑成教授的死和这个学生有关?”郑队边问,一旁的队员已经抓过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了Z大那边发过来的资料。
“郑队,邓铭老家的确是Y省,他来自Y省中部的一个农村!”
那一刻,高颖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感觉。刚刚等待的几分钟里,她终于循着自己记忆的脉络理出了自己脑海中这个突兀想法的来源。
大约在一个月以前,高颖和舍友在饭桌上聊起了家乡美食,其中一位来自Y省的舍友就说起了自己家乡的野生菌,野生菌虽然美味,但有一部分确实剧毒,Y省每年都有上百人因为误食剧毒野生菌而死亡。
高颖文笔不错,脑洞又大,因此闲暇时间偶尔会写写小说,当晚她就梦见了一个利用野生菌投毒的故事,她第二天就用电脑记录了下来,只是等她后来想起来再去找时那个文档已经找不到了。高颖的电脑文件多且乱,她以为被自己不小心误删了,就没再放在心上。
可是眼下邓铭正是来自Y省,他和成教授的死真的会有联系吗?
“郑队,邓铭一个月前就已经死了,成教授却是死于昨天凌晨,如果这案子是邓铭做的,就有点惊悚了吧?”一个年轻的警员开口质疑。
郑队低头把尸检报告从头到尾再次翻了一遍,目光定定地停留在死者被剪开的胸骨的断面上,“你们看这张照片”他找到这张照片在显示器上放大,红色的激光笔在骨头断面上打了一个圈,“这里,骨头有点发黑。”
“能不能请省厅的专家想办法锯开股骨看看?”郑队问负责与省厅联络的内勤。
“郑队,咱们这边什么发现都没有就提要求,只怕有点难。”法医解刨也要考虑死者家属的心情,胸腔打开还能缝合,日后调查结束缝好穿上衣服至少能保证遗容完整,但股骨要是锯开了即便再进行缝合也很明显,要是最终发现这个操作没有提供任何有用的线索,家属那边不好交代。
杨教授看出了整个支队瞬间的暗潮汹涌,虽然他也觉得高颖说的有道理,但确实也缺乏实际证据,只好出来打圆场:“郑队,要不再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切入点?”
“杨教授,您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