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在廊下使唤丫鬟扫院子,斜着眼瞥过来。只见苏幼仪脊背挺直,微微颔首,白皙修长的脖颈在春日艳阳下散着莹莹光泽,美玉无瑕。
刘嬷嬷心中冷笑,再好的颜色又如何,真以为凭着美貌便能攀上高枝儿不成?
晒得脊背发烫,小腿也麻了一半,主屋里终于传来动静。
“进来吧。”苍老的声音沉沉响起。
苏幼仪仍想着与江迟安的事,上次见他还是二月中,如今都三月初了。
他一直忙于功课,会不会太劳累?
她该做些进补的药膳送给他的。
“咳,苏姑娘,老夫人叫您了。”刘嬷嬷适时提醒。
苏幼仪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跟着进了屋。
老夫人垂着唇角,一双眼睛浑浊渗着泪光却不掩凌厉,毫无慈悲之色。
听闻当年江二爷战死后,老夫人哭了整整三个月,眼睛自那时起便落下了迎风流泪的毛病。
看起来吃完饭很久了,屋里只散发着清幽茶香。
此时,茶香中卷入些许苏幼仪身上带来的花香,似芍药,像玫瑰,又如玉兰。
“月中便是春宴,到时候贵女们聚在一起点茶焚香,若是给郡王府丢了脸......”
一个眼神也没递过来,若不是屋里只有苏幼仪一个人站在中央,旁人看了这一幕都摸不清老夫人是在同谁说话。
“回老夫人,这些日子幼仪潜心学习,不曾懈怠。”
老夫人这才稍微侧了侧头看了一眼,屋中站着的人姿态得体,玲珑有致的身姿再配上一身嫩白的肌肤,背后是窗户透进来的光,映得她整个人仿若幽香水雾中娉娉袅袅钻出来的精怪。
确实美,论相貌,完全配得上迟安。
但是......
“听王妃说,你与迟安的婚期已经定下了?”
苏幼仪脊背有些绷直了,心里直打鼓。
这婚事,果然还没得到老夫人同意。
“郡王妃说,日子定在腊月初十。”
冷笑一声,老夫人重重放下茶杯。
“论身世,你恐怕连郡王府门前的一块砖都够不到。”
“王妃说你们苏家对江家有恩,我却不信。一个江南商贾,对江家能有什么恩情!”
老夫人一口气说了许多,这才把茶杯重新拿起来抿了一口,“不过...既然迟安喜欢你,那这门婚事我也不说什么。”
苏幼仪松了一口气,若是老夫人执意不同意这门婚事,那么恐怕她与迟安这么多年的情分也不会有个好结果。
今后便要成为一家人,有迟安在中间周旋,一切都会好起来。
“只是,要想成为江家媳妇儿,你确实不够格。”老夫人上下打量起来。
当年还是个说两句便红了眼睛装可怜的小姑娘,如今已经亭亭玉立波澜不惊了。
“倒茶。”
刘嬷嬷得令,在一旁案几上斟了一杯茶,再看向苏幼仪。
苏幼仪自然懂,她稳步走上前端起茶杯,茶倒得太满,水有些烫,她勉强轻轻挪步,慢慢走到老夫人身边。
茶还是撒了一些出来,烫的她指尖痛得钻心,她仍面无波澜,似没有感觉一般。
“你就是这样做江家媳妇的?!”老夫人只看了一眼,“去院中好好练练。”
说罢,她打起哈欠,刘嬷嬷忙上前来服侍老夫人去卧房休息。
苏幼仪深吸一口气,端着茶杯去了院中。
八岁前她在姑苏活得无忧无虑,不曾接触过高门大户的规矩。
所以,当年初来乍到寄人篱下,彷徨无措的她被呵斥着学了许久。
脑子里思绪飞得老远,手里端着斟得满满的茶水在院子小石子路上,她在树影下来来回回走着。
不知老夫人何时午睡醒来,也不知江迟安功课忙完了没,她手指上的伤口没了拘束,肆无忌惮流着血珠,她也顾不上。
“刘嬷嬷,祖母睡下了吗?我有事相商。”冷冽的声线透不出一丝温度。
“世子,哎呦,您怎么来了,没睡没睡,老奴这就进去禀——”刘嬷嬷绽放了今日最灿烂一个笑。
“且慢。”
“嗯?”
江迟序却不吭声,只回头看向花丛后的苏幼仪。
苏幼仪早早听见了江迟序的声音,她拼尽全力把脚步声放得轻些,结果还是被发现了。
又被罚着练规矩,又被他发现,苏幼仪有些懊恼,今后这位便是自己的大伯哥,她自然是希望他觉着自己好的。
她抬起头看向那边,只见江迟序也在看自己,目光沉沉,周身冷冽,她连忙低下头。
她怕那双没有温度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