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李白在红楼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日以'秋夜'为题。"柳颇红着脸宣布,"不限韵脚。"

众人正思索间,忽听外面一阵脚步声。陈夫子阴沉着脸走进来:"好啊,躲在这里结社!书院规矩都忘了?"

五人慌忙起身行礼。景山硬着头皮解释:"夫子容禀,我们只是切磋诗文..."

"拿来我看。"陈夫子伸手。

宝玉只得将众人诗稿呈上。夫子扫了一眼,忽然停在张宇宁的诗稿上:

"松风穿牖凉初透,蟋蟀鸣阶夜未央。"

"独对青灯观往圣,犹闻隔壁母咳长。"

陈夫子眉头渐渐舒展,又看了柳颇的:

"囊萤映雪非为誉,凿壁偷光岂沽名。"

"但得胸中存正气,布衣亦可傲公卿。"

最后看到宝玉的: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夫子长叹一声,将诗稿轻轻放回石桌:"继续吧。"转身离去时,却又回头道,"下次集会,莫要躲在这等阴暗处。藏书楼后的小轩还空着。"

待夫子走远,五人面面相觑,突然齐声大笑。景山拍着桌子道:"好你个贾宝玉,'金风玉露'分明是写儿女私情,也敢拿来糊弄夫子!"

宝玉笑而不答,心道这诗本是想着黛玉所作,自然情真意切。

诗社的消息不胫而走。到第三次集会时,竟有七八个寒门学子远远观望。张宇宁鼓起勇气邀他们同坐,景山虽撇嘴却没反对。待到月挂中天,松风阁里已坐了十余人,欢声笑语惊飞了栖鸟。

这晚山长独自站在藏书楼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松风阁,手中摩挲着一封泛黄的信笺。那是三十年前他赴京赶考前,恩师写给他的话:"教育之道,贵在点燃心火,而非灌满水缸。"

"老师,弟子或许找到那点火种了..."山长轻声自语,目光落在人群中侃侃而谈的贾宝玉身上。

转眼秋去冬来。这日清晨,宝玉正在院中练字,忽见景山风风火火冲进来:"快看!"他抖开手中邸报,"朝廷下诏改革科举,要增加寒门取士名额!"

宝玉细读邸报,发现奏请此事的正是四皇子。文中还特别提到"白鹿书院有教无类,可为天下楷模"。

"你猜怎么着?"景山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四殿下前日微服来访,与山长谈至深夜。有人看见他们去了松风阁..."

宝玉心头一震,忽然想起那晚诗社集会,确实见到山长陪着一个戴斗笠的男子在远处驻足观望。如今想来,那人身形气度,可不正是四皇子?

正说着,刘白羽带着柳颇、张宇宁匆匆赶来:"山长叫我们过去!"

山长室中,范希文正在整理一摞书稿。见五人进来,他直截了当道:"明年春闱,朝廷特许白鹿书院推举五名学子免试参加。老夫决定,就由你们五人代表书院。"

柳颇和张宇宁呆若木鸡,景山手中的扇子"啪嗒"掉在地上。宝玉却注意到山长案头摊开的那本册子,正是他们诗社的集子《五柳新声》。

"山长..."柳颇突然跪下,声音哽咽,"学生...学生..."

"起来。"山长扶起他,"记住,科举不过是手段,真正的学问在济世利民。"他环视五人,"你们诗社有句话很好——'布衣亦可傲公卿'。望诸位将来无论身处何位,莫忘初心。"

走出山长室,五人在雪地里站了许久。最后景山突然道:"今日我做东,请大家吃酒!柳颇、张宇宁,你们不许推辞!"

刘白羽笑道:"景兄何时这般大方了?"

景山哼了一声:"本公子高兴!再说..."他瞥了眼两个寒门同窗,"他俩那些批注的心得,可比酒值钱多了。"

众人哄笑。宝玉落在最后,回头望了眼山长室的窗户。恍惚间,他似乎看见山长正站在窗前,向他微微颔首。

雪越下越大,五个年轻人的笑声在书院上空回荡,惊起了梅树上栖息的麻雀,扑棱棱飞向铅灰色的天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