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李白在红楼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宝玉眼睛一亮:"妹妹说得极是!只是..."他犹豫了一下,"我想打两套,你我各一套,可好?"

黛玉低头抚弄荷包上的流苏,半晌才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次日,宝玉带着银子来到城中最好的文房店"墨香斋"。掌柜见是荣国府的公子,忙不迭地迎上来。宝玉说明来意,特别强调要两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公子来得巧。"掌柜从内室捧出两个锦盒,"这是新到的端溪老坑砚,配湖州紫毫笔、徽州松烟墨、澄心堂宣纸,正合公子所需。"

宝玉细看那砚台,色如重枣,温润如玉,砚池处天然形成一朵云纹,确是上品。他欣然付了银子,又请掌柜在两方砚台底部各刻一行小字。

数日后,宝玉兴冲冲地抱着锦盒来到潇湘馆。黛玉正在临帖,见他来了,搁下笔迎上来。

"妹妹快看!"宝玉打开其中一个锦盒,里面砚墨笔纸一应俱全,样样精致。黛玉拿起砚台细看,只见底部刻着"守得本心"四字,正是她自己的笔迹。

"你的那方刻着什么?"黛玉好奇地问。

宝玉打开另一个锦盒,取出砚台给她看——"见月明"三字清秀挺拔,与"守得本心"恰成一对。

黛玉怔住了,眼中似有波光流转。她轻抚砚台上的刻字,低声道:"傻子...何必如此破费。"

宝玉笑道:"这钱花得值。从今往后,我写诗作文都用这套笔墨,定能文思泉涌。"

正说着,忽见紫鹃匆匆进来:"二爷,姑娘,老爷派人来传话,说是北静王爷过府,要见二爷呢!"

宝玉一惊,连忙整衣前往荣禧堂。只见北静王正与贾政对坐品茶,见他来了,含笑招手:"我们的诗家来了。"

贾政面色也比往常和缓,竟破天荒地夸了一句:"犬子拙作,蒙王爷垂青,实在惭愧。"

北静王笑道:"贾公过谦了。令郎的《咏白海棠》如今在京城文人圈中传诵,连翰林院的几位老学究都赞不绝口呢。"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烫金请柬,"下月初三,本王府上设文宴,特邀贾公子赴会,不知可否赏光?"

宝玉双手接过,心中又惊又喜。这等高规格的文宴,通常只有功名在身的文士才能受邀,他一个白身学子能得此殊荣,实属罕见。

前世,他虽有才华,但最初此等文宴他却是入不了,因为商户之子的身份,后来因为皇帝欣赏他的诗文,让他进宫写诗,也有其他人家宴请,但大体是把他当个乐子,与那些弹琴跳舞的女子没什么区别。

此身,因为身份的转变,倒是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已经成为贾宝玉的李白自然是无比珍惜。

贾政捻须微笑:"蒙王爷抬爱,犬子定当准时赴约。"

送走北静王后,贾政难得地拍了拍宝玉的肩膀:"近来...颇有长进。"短短五个字,却让宝玉心头一热。

回到大观园,宝玉迫不及待地想将这好消息告诉黛玉。走到潇湘馆外,却听见里面传来琴声淙淙,伴着黛玉清丽的吟唱: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正是他的《咏白海棠》。

宝玉站在竹影里,听得痴了。暮春的风拂过脸颊,带着淡淡花香。他忽然明白,比起北静王的赏识、父亲的认可,这一刻的宁静欢喜,才是他最珍视的。

月光渐渐洒满小径,宝玉没有进去打扰,只是轻轻将一方诗笺从门缝塞入,上面写着他新作的一首《谢知音》:

"不求金榜题名早,但得知心一字真。"

"墨香未比书香远,自有清风传好音。"

笺纸飘落在地,被月光照得雪亮。屋内,琴声微微一顿,又继续流淌,如清泉般洗涤着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