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李白在红楼 > 第2章 第 2 章

第2章 第 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宝玉不答,只是出神地望着窗外的月亮。它和千年前照耀李白的那个,是同一轮明月吗?

"袭人,取纸笔来。"

尽管手腕还在发抖,宝玉却坚持写下了一首诗。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奇特的韵律。写完后,他惊讶地发现——这既不是李白的风格,也不像贾宝玉往常的笔迹,而是某种奇妙的融合。

次日清晨,宝玉被一阵幽香唤醒。睁眼看见黛玉坐在床边,正在翻阅他昨夜写的诗稿。

"这诗..."黛玉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好奇怪,像是梦里见过。"

宝玉撑起身子:"妹妹能看懂?"

"有些能,有些不能。"黛玉指着其中一行,"比如这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狂放不羁,不似寻常文人手笔。"

宝玉心跳加速。这正是李白《庐山谣》中的句子!黛玉竟能理解其中的狂傲之气。

"妹妹觉得...我该去考功名吗?"他突然问。

黛玉一怔,随即轻声道:"宝哥哥想做官?"

"我..."宝玉语塞。李白之魂渴望施展抱负,可贾宝玉的本性却厌恶仕途经济。两种念头在脑海中交战,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只问你,"黛玉凝视着他的眼睛,"若中了举,你还是现在的你吗?"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宝玉突然想起前世在翰林院的遭遇——那些繁文缛节,那些尔虞我诈,最终逼得他辞官远游。如今重活一世,难道还要重蹈覆辙?

"妹妹放心,"他握住黛玉的手,"金榜题名不如红袖添香。"

黛玉羞红了脸,却没有抽回手。两人指尖相触处,宝玉感到一股暖流涌入,李白的记忆又清晰了几分。他恍然大悟:黛玉就是连接两个灵魂的桥梁!

就在这时,宝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宝兄弟可好些了?我带了药来。"

黛玉迅速抽回手,起身时碰翻了案上的茶盏。水渍晕开了诗稿,墨迹模糊成一片。

"哎呀!"她慌忙去抢救,却已来不及。

宝钗进门看见这一幕,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转,笑道:"我来的不是时候?"

"薛姐姐说哪里话。"黛玉强作镇定,"正好我要去给老太太请安,先告辞了。"

宝玉望着黛玉匆匆离去的背影,又看看她放在桌上的药包,突然感到一阵疲惫。两种记忆、两种人生,让他心力交瘁。

"宝兄弟有心事?"宝钗温声问。

宝玉摇摇头,突然问道:"薛姐姐可曾做过一个很长很真的梦,醒来后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宝钗若有所思:"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谁能说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这话让宝玉一怔。是啊,或许李白才是梦,贾宝玉才是真?可那些诗才、那些记忆,又如此真实...

午后,宝玉独坐怡红院。他尝试着写诗,却发现李白的才情时有时无。有时能洋洋洒洒写下千古绝句,有时却连最基本的对仗都想不出来。

"看来两个灵魂还未完全融合..."他喃喃自语。

突然,颈间的通灵宝玉微微发烫。宝玉眼前一黑,恍惚间看见两个虚影从自己身体里分离——一个是锦衣华服的贵公子,一个是白衣飘飘的狂士。两魂相视一笑,竟渐渐合二为一。

再睁眼时,宝玉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明。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字迹既不是李白的狂放,也不全是贾宝玉的秀气,而是融合了两者的新风格。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他不是纯粹的李白,也不是原来的贾宝玉,而是两者的结合。

窗外,秋风扫落叶。宝玉摩挲着通灵宝玉,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他是贾宝玉,却也是李白。他要功名,也要真性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