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想想他是怎么想法设法缩减陵寝开支的,便怎么都放不下心,生怕下一任帝王,也是这样的不孝子,那他岂不是死后也不得安宁?
所以皇帝着急起来,想要更多的银子修陵寝,可规矩摆在那里,他亲自下的命令不能改啊!
怎么办呢?
那就......皇子皇女们孝敬吧!
父皇的陵寝是他花钱修的,虽然用的是国库的钱,但也是他的孝心不是?
那他的陵寝,让孩子出一份孝敬钱是应该的吧?
可排行靠前的皇子有产业,还能出得起这一分钱,剩下还小的怎么办?
只能靠他们母妃或娘家出了,而这些人是大臣,让他们自掏腰包为皇帝修陵寝?
当下就有人不太高兴,更有人拿不出来。
当今后宫,因刚登基时的风雨飘摇,高门贵女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出身的女子。
她们的娘家自然没什么钱,怎么办呢?
借吧,正好皇帝开放了权限,让家里困难的大臣可以朝国库借钱,那几年国库是真的丰余,又风调雨顺的,天灾都少,很是积攒了一些盈余。
国库丰了,皇帝亲自下令,体恤下臣,谁敢反对?
于是,后妃娘家借了,皇子皇女借了,宗室借了,都给皇帝的陵寝出了一份力。
那其余大臣呢,你不表示表示?
这可是带着我们走出困境,走向盛世的明君,你不表示是觉得皇帝有那点做的不好,不如先帝吗?
有那喜欢投机取巧的,当下便表示自己愿意为皇陵出一份力,剩下的不想出也得出。
就这样,打开了国库外借的口子,皇帝也有钱修陵寝了。
综合起来,每年至少三十万两,说多也不多,至少远远比不上先帝,但也不少了。
这可都是朝臣们‘认购’的银子,只要皇陵一天没修好,他们年年都得上供,欠国库的钱也越来越多。
朝臣们苦不堪言,为了早点结束这个苦差事,皇陵就必须修得又快又好,且把利益最大化,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历来修建皇陵都是捞油水的肥差,从上到下,都能赚得盘满钵满。
唯独这一次是例外,不仅没人敢捞,更不愿意捞,只希望花最少的钱,把皇陵修建起来。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派人去视察,一遍遍核算成本。
且为了去核算的人不被收买,坑大伙儿的银子,基本都是临时抽签决定。
这一次正好抽到工部侍郎钱锟,虽然他已经领了修缮贡院的差事。
但本身贡院在两年前就大翻修过一次,青砖,木料,瓦片都是最好的,这一次也就是例行公事,把角角落落弄干净,做好防雨防火等各项措施。
由他手下两位员外郎负责完全足够,还是帝陵视察更为要紧。
又一年到来,大家又要‘上供’了,可不着急嘛,所以催促他去了皇陵。
谁能知道呢,这一去就出了大事,钱锟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说幸运吧,他人不在,贡院起火的阴谋甩不到他身上。
说不幸吧,他是修缮贡院的主要负责人,两个员外郎都是他属下,现在那两人出了问题,他也有连带责任,至少一个擅离职守,御下不严的罪责是逃不了的。
没错,他即便去了皇陵,也是擅离职守,谁让去查看皇陵不算侍郎正职呢,修缮贡院才是。
所以钱锟办事不利,玩忽职守,被连降三级,成了工部主事,一朝回到解放前。
当初钱锟状元出身,当了三年翰林学士后,调任工部便是主事,辛辛苦苦十几年,跌回了主事位置。
但至少他还有命在,还能做官。
而张学怀和胡明浩,不仅性命丢了,估计一家老小也保不住了。
因为在他们家里,发现了二皇子收买他们的银钱和证据!
这叫罪证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