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欲行不行各尽觞 > 第22章 借风声神君秉烛谈

第22章 借风声神君秉烛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刚走过去,姒楚念拉开了门。

姚商菁欣喜道:“二叔早!”他刚要开口,便看见姒楚念身后的梵卿,顿了一下,才打了声招呼。

姒楚念:“方才起得早,便过来聊了一会儿。”

说完后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不对劲,为什么要解释呢,反而显得有点刻意。

华颜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垂眸,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虽然转瞬即逝,还是被人收入眼底。

梵卿开口问道:“吃早饭去吗?”

姚商菁倒是没发现什么不对劲,笑道:“是啊,我们正是来请您和二叔同去呢。”

姒楚念走出来,笑问:“馄饨,吃吗?”

梵卿在后面合上门,四人同行。

华颜:“我没意见。”

姒楚念轻车熟路地带着三人找到一家藏在巷子里的馄饨铺子。

姚商菁很是震惊,道:“这么偏僻的地方,二叔您怎么找到的啊?”

姒楚念笑笑,轻快道:“酒香不怕巷子深。”

梵卿听见这句话,一股熟悉之感涌上来,但一下子没想起来是怎么回事。

几人进了店,店内已经有两人在吃饭了。柜台后面坐着一个老妪,见四人进来,招呼他们坐下。

等着上馄饨的功夫,姚商菁跟老妪聊了起来。

姚商菁:“老人家,您这店怎么开在小巷子里了?”

老妪满脸皱纹堆起来,慈祥地笑道:“这家店啊,是我父亲在世时开的了,那时候生意不好,毕竟地方太偏,在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吃饭的地方。”

“可家里就那点钱,外面的铺面太贵,只能在这里喽。”

姚商菁:“您父亲在世时?看来很久了吧?”

老妪:“是啊,那时候我也就十来岁,到现在,得有四十多年喽。”

姚商菁好奇道:“那时生意不好,如何还能开这么久呢?”

老妪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笑意,感慨道:“说来也是奇事一桩,我十岁那年啊,父亲害病走了,店里生意不好,我和母亲思量着关了店,回老家投奔亲戚去。”

“就在我们准备关门的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吃了碗馄饨,临走时,他说这馄饨很好吃,关门可惜了。”

“我便和他说,生意冷清,地方又偏,日日不见客人来,开不下去。”

“客人那时候说了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我那年岁小,又没读过书,并不明白什么意思,只记得他留了十两银子,说让我们继续开下去,要是银子花完了,生意还不好,再走也行。”

老妪说话很慢,但四人都耐心听着,各自带着不同的神情。

姚商菁问:“那之后看来是好了?”

老妪拍手道:“是啊!你说这事儿奇不奇?四十年了,日日来客,虽然不忙,却足够我们一家吃饱穿暖,还能供着我儿读了书呢!”

随后她又感慨道:“父亲走得早,好在我嫁得离家近,成亲后还能照顾这边的生意,孩子们也都孝顺,这辈子就算安稳了。”

“当年那位客人我已经不记得模样了,只记得是位俊朗的男人,干净得不像会在这里吃馄饨的人。我家老头子还说呢,没准儿是神仙下凡指点,不然我这小店怎么就能生意不错呢。”

老妪又想起什么来,笑道:“当年啊,就连魏将军都常来呢。”

姚商菁刚想问魏将军是谁,一少妇端着馄饨过来了。

少妇看上去像是老人的儿媳妇,见她高兴,还冲四位客人笑了笑。

老人见馄饨上来了,就说不打扰几位吃饭了,她看上去眼神不大好了,少妇扶着她坐到了柜台后面,便又去忙了。

姚商菁便忘了魏将军这茬。

梵卿却忆起来了。

姒楚念少时多病,后来修为增长,身体也痊愈了,那些年里,他常常四处奔走,一年到头不见人影。

梵卿一人待在苍茯无趣,也时常周游四海。

那天,他和姒楚念已经有将近两三年没见面了。

路过这边的时候,突然想吃顿饭。

其实姒楚念不在的时候,他自己是不吃饭的。

可或许是太久不见那个人了,亦或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他总归是短暂的对人间烟火起了兴趣。

京城里的餐馆大多人声鼎沸,梵卿不太受得了那么多人的地方,他专挑人少的地方走,漫不经心地转了几个弯之后,一抬头,便发觉站在了一家馄饨铺前面。

店里生意冷清,约么十来岁的小姑娘坐在里面,见他进来,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又欢快地跑向后院,口中喊着“娘!来客人了!”

一个身着素衣的妇人从后院进来,陪笑着问客人想吃点什么。

梵卿只要了一碗馄饨。

他无意间看见了小姑娘的命格——乌有命。

一边是回乡路上遭难早夭,另一边是衣食无忧,长命百岁。

作为神道,他向来不刻意在凡间做功德,但若是碰上了,也会顺手相助。

何况,这家店的馄饨却实不错。

只是……姒楚念是如何知晓这件事的?

思及此,梵卿抬眸看了姒楚念一眼,对方察觉到他的目光,也抬眼回望他。

姒楚念像是看出了他在想什么,俏皮地朝他一笑,便又低头吃馄饨了。

魏启年确实来过很多次。

当年,他一战成名,封了侯,因着赫赫战功和出挑的气质相貌,在京中红极一时,备受追捧。

毕竟是姒楚念的转世,魏启年在某些方面与他很像,是习惯一个人躲在热闹里享受孤独的性子,并不不喜欢被打扰。

所以他时常为能够出门安安静静吃顿饭而烦恼。

后来,他误打误撞找到了这个藏在巷子里的馄饨铺子,地方偏僻,客人不算太多,又大多是平民百姓,不大认识他,简直再适合他不过了。

结果,老板娘看见他之后,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开口道:“魏——”

魏启年赶忙将食指竖在唇边,恳求地看着她,示意她不要说话。

老板娘识趣地闭了嘴。

趁着没其他客人的时候,老板娘悄悄对他说:“魏将军,没想到真的是您,您回京那天,我在人群中远远见过您,您来吃饭,我这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啊!”

魏启年笑道:“您这馄饨做得好吃,我以后还想再来,还请您帮我保密,装作不认识我就好。”

老板娘很高兴,还告诉他店里什么时辰人少,并且欢迎他随时光临。

后来,魏启年成了店里的常客。

他和老板娘一家也熟稔起来。

老板娘自然跟他讲过这家店是如何能开了那么多年的。

那年魏启年二十出头,没有战争,留在京城,也没什么公务在身,又是皇亲国戚,身居高位,在京中混得如鱼得水。

后来回想起来,那是他那短暂的一生里,最恣意潇洒的一段日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