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玉阙芳华录 > 第49章 远道女依投绍京城,耽情子谨念玉阙楼

第49章 远道女依投绍京城,耽情子谨念玉阙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至禺中,袁府下人已备起了午膳。因袁母特意吩咐了今日要做些五汁饮给公子润身,且又有客至,故而起膳便比往日早了些。

“去和膳房说一声,五汁饮要多熬上些时候,勿要收得早了。”主院中,袁母对一旁丫鬟叮嘱道。

丫鬟应下,正要走时,又听袁母道:“再让他们熬上些羊乳羹,莞音那孩子体弱,这寒天里风尘仆仆的,怕是也受了不少罪。等下了车,让她吃些热乳,也好去去寒气。”

“是。”丫鬟福了福身。

她走后,袁母又向身边问道:“执衡还没回来吗?”

“还没。今日是冬节后初次上朝,许是朝中事忙,一时耽搁了。不过时下也不早了,想来公子也快回来了。”

袁母点了点头,道:“朝政之事,自当紧要。莞音应当也快到了,记得叫人去门外候着。远客而来,我们可不能失了礼数。”

约莫过了半个钟头,街道中传来了辘辘之声。而后,一辆马车自巷口而入,驶了进来,随之渐行渐缓,终在一户人家前停留。

门外候着的下人连忙迎了上去,又向里面传道:“舒家姑娘到了,快禀给太太。”

而在她传话间,一个侍女先掀帘下了车,后又伸手打起帘子,门前的几个小丫鬟也上去打着,只候着车中之人。

“小姐,您慢着些。”女子扶着侍女秋荷的手,缓缓从马车上下了来。微起的风轻扬她的帷帽,女子不住轻嗽了两声。周日的车马劳顿让她清减了些,站在风中,显得有些纤薄。

“姑娘终于到了,我们太太自知了您要来,便一直念着,早早儿得就备下了。”迎来的嬷嬷含着笑道。

舒莞音微微垂首,轻声言道:“多谢姨妈如此挂念,此番远至,实乃添扰。”

“姑娘可勿要这么客气,我们太太同姨太太从前最是亲近,如今您来了,可不知要多高兴呢。”嬷嬷说着,将她迎了进去。“绍京不比蓉城,冬日天寒,姑娘进去说话,免得禁了寒气。”

舒莞音随袁府下人进了府,虽身感欠安,但行表仪姿却未有一丝不妥之处,只目色微敛,谨入庭中。

袁府虽是二品尚书之舍,苑中却无殷富之陈,只有亭山少许,石塘几处,却不见同级门户的绣闼(tà)雕甍(méng)。余光所至,皆是净意。

待进了房中,便见一衣着素雅的官妇由丫鬟扶着立于堂前。

舒莞音知是袁母温氏,遂施然拜身,口中道:“莞音拜见姨妈。今朝之至,叨扰了姨妈与表哥,还望见怀。”

话尚未落,温氏便上前将她扶了起来。“自上回你母亲携你来此,细算来,也有多年未曾再见了。怎知,怎知……”温氏目中落下泪来,喉中哽咽:“那回竟是我与你母亲的最后一见。”

听她此言,舒莞音亦红了眼眶,忍着泪道:“母亲走前很是念着姨妈,只叹不能同姨妈再见一面。”她含泪侧首,秋荷呈上来一柄团扇,她从中接过,递给温氏,道:“这是母亲未病之时在家中所绣,只盼着来日能亲手交与姨妈。”她垂下眼睫,隐下溢出的泪水。

温氏看着手中的团扇,用帕子捂住唇间,眼泪复又扑簌扑簌地从目中流出。而舒莞音思及亡母,亦黯然伤怀。

一旁的丫鬟见此,欲上去劝解,却被温氏身边的于嬷嬷拦了住。于嬷嬷只暗暗摇了摇头,后又端了容止。

缓了好一会,温氏才泣着声问道:“自从我嫁来了这京城,同你母亲再无法常见,只能以信纸代晤。但,”她叹了口气,“姐夫走后,我们便是信笺,也通得少了。这些年来,你们过得可还好?”

舒莞音轻轻低下了头:“劳姨妈挂心,家中不说渥裕,但也算安生。只是母亲日日做些绣活补济家需,难免辛苦些。”思及此,目中又是一红,她的头更低了些。

温氏闻言,又是一叹,摩挲(suō)着手中的团扇,心里更起了辛酸之意。

这时,于嬷嬷才上前劝道:“太太莫要伤心了,幸而舒姑娘眼下已平安到了此地,也和太太见了,姨太太若是地下有知,也定是慰藉。”

温氏拭了拭眼角,含悲收了泪意,面上起了一丝笑容,道:“姨妈一时失仪作悲,白白又给你添了伤心,是姨妈不好。如今你既来了此,便如在家中一般,不必拘谨。”她拉起舒莞音的手,走到座前,让她坐了下。

“执衡每日朝事在身,早出晚归的,时常不见人影。平日里这府中除去下人,再间时来些宾客,偌大的院子里,也就独剩我一个孤寂妇人。现而今你既来了这里,也正好给我做个伴。你是秋芸姐的孩子,从今往后我待你,必定也同亲生女儿般尽心。”

舒莞音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多谢姨妈。”

正温话间,外头传来丫鬟的喊声:“公子回来了。”

随后,袁政走进了室中,先给温氏请了安:“给太太请安。”

见他身上还穿着官服,温氏问道:“可是才下了朝?今日倒是晚些。”

袁政容色自若,面上无澜:“年关事重,议时便长了些。”

“倒也是如此,”温氏笑着对舒莞音道,“不少折子平时几奏呈不上去的,如今也是接连送至朝前了。”后又对袁政吩咐:“这是你卫姨妈的孩子,是你的表妹,快来见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