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时,宋府门外。
“殿下,您真的要亲自前去巡察?”一旁的侍卫询问。
公西韫微微颔首,“不亲自去查看一番,如何对民间疫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可是”,侍卫仍不放心,“殿下乃万金之躯,民间疫灾严重,属下是怕此番前去对殿下不利。”
“民为国之根本,如今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君者又安能有利?”公西韫言罢,不再多语,掀帘上了马车。
太子府詹事走到宋同知面前,低声嘱咐:“此行凶险,来时皇上和太后便多有担忧,还望大人万分关照。”
宋同知忙揖手:“詹事放心,下官已做好提备。如有不测,会即刻互送太子回府。”
上了马车,宋同知刚坐下来理了理衣襟,却听到一声稚嫩的嗓音:“爹爹,我们要去哪里玩呀?”
宋同知一看,竟然是宋湘宁,登时气的脸色通红,说话都打了结:“你你你,谁叫你上来的?"
宋湘宁眨着眼睛无辜道:“没有谁呀,我自个儿想上来的。”
宋同知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下心情,斥责道:“一天天的就知道胡闹!太子和为父要去办正事,你又跟来做什么?赶快下去!”
宋湘宁撇了撇嘴,语气颇为委屈:“爹爹都把玥儿困在府里半月了,再不出来,玥儿就要发霉了。”
说完,又信誓旦旦地保证:“不过爹爹放心,玥儿定不会给爹爹惹麻烦!”
宋同知刚想让人将宋湘宁抱下去,所乘马车却已随太子的马车而动。
宋同知不好叫马车停下,只好告诫宋湘宁:“你要老老实实的,别给爹爹惹事。不然以后,爹爹天天将你关在府里。"
宋湘宁连忙点头,双手抱住宋同知的脖颈,娇声道:“我就知道爹爹最疼玥儿啦~”宋同知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
马车一路平缓而缓慢地行驶着,公西韫掀起窗帘向外望去,街上一片凄清,大部分店铺已关闭;人烟稀少,只有少数的行人步履匆匆:不少官兵抬着已经没了气息的人送去火场;耳畔不时能听到百姓们的哭喊声。场面甚是凄凉。
公西韫叹了一口气。自古以来,每有大祸降临之时,受苦受难最多的,总是百姓。
此刻,一家形制较大的店铺牌匾"济仁堂”三个字映入他的眼帘。
他向车外问道:“这济仁堂可是家医馆?”“回殿下,济仁堂是衢江府最大的医馆。”闻言,公西韫立即道:“停车。"
宋同知的马车也随太子的马车停了下来,宋湘宁好奇地掀开窗帘向外望去,却被宋同知一把揪了回来。
车外随从道:“大人,太子殿下说要进济仁堂里察看一番。”
宋同知忙吩咐:“快将面遮呈上,万不可让太子有恙。”
随后,他又嘱咐宋湘宁:“爹爹要随太子到医馆中去,你好好的待在车上等爹爹回来,不得下了马车。”他的语气不同往常,分外严肃。
宋湘宁虽不知为何,但她还是听话地点点头。
济仁堂店主孟大夫见宋同知毕恭毕敬地领进一位气度不凡的锦衣少年,心中隐隐有几分猜度,连忙上前行礼问候:“同知大人安好,敢问这位是?”
“这是太子殿下,奉天子之命来衢江赈疫,特来医馆前看。”
孟大夫听闻,赶忙下拜:“草民参见太子殿下。”不等他一礼行完,公西韫便让他平了身:“孤此番来访,是望探清疫者病况。你如实据告知即可。”
孟大夫忙回道:“先时瘟疫严重之时,医馆内来看病的疫者每日都在增加。近来疫况得以控制,来看病的人略有减少,但数量之大仍让人忧心。新患瘟疫之人远远多于治愈之人,且不少人的病情越愈来愈重,草民实是束手无策。更何况不少家境贫寒的百姓连医馆都来不了。”说罢,他叹了口气。
附:
府:古代的一种行政单位,统治者为知府,副职为同知。
冰壶玉衡: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束发之年:指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子十五束发,表示成童。
本书中朝代靖朝为架空朝代,其相关制度多数依照历史上相关朝代,但并非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