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亦冶送的七夕礼物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组模型,不过和可以拿在手里把玩的实物模型不同,3D模型要在电脑手机之类的电子设备上才能打开看,但也具有一些优点,比如模型所在的场景可以扩展,之后要修改什么的都很方便,还可以是动态的。
协助向亦冶的有一个学雕塑的同学,她参考了希腊神话,将3D模型的场景设定为诸神诞生前的混沌洪荒。
场景最初,黎明前夕,黑色汪洋中伫立一座礁石环绕的孤岛,徐绰的画就悬挂在岛内崖壁之上,在周围翻涌的海水环抱中迎接日升月落。
最开始的版本做出来,向亦冶觉得色调太沉重了,帮忙的同学建议加些植物之类的元素,他想了想,在悬崖峭壁间加了一树象征生命力的繁茂山茶,花叶随微风摇动。
徐绰的评价是:“头一回收到这么硬核的礼物。”
但向亦冶还是不太满意:“时间不够,只能做出一个展示区的大小。”
以后他还想继续扩展,做成一个真正的线上展厅,能挂很多画。
收到之后徐绰捣鼓了一上午,把那3D场景转换格式,给自己笔记本、台式机、手机、平板的壁纸都来了个统一换新。
当他抬头看向电脑屏幕的时候,就能看见那一树永不凋零的红色山茶。
过完七夕,向亦冶又开始为徐绰的生日礼物做准备。
徐绰生日在11月,还有三个月时间,他想既然徐绰不缺什么,那就多花点心思在礼物的独特性上,最好还能承载一点专属于他们两个人的记忆。
想来想去,向亦冶打算给徐绰抄一本《小王子》,字体用更贴近原书风貌的法文。
现学法语是来不及了,也不太必要。如果只是抄写,不懂词义和语法也可以。
从前他看过顾文禹写书法,也在顾文禹书房欣赏过那些不明意义的狂草,这让他知道书写本身就是有温度的。
向亦冶买了几本法文字帖,从单个字母开始,先一个一个照着临。
法文字母26个,要是不特意追求花体,写法和英文字母相差不大,但会多出一些变音符号,他就当汉语拼音的声调来理解了。
九月初,气温居高不退,体感温度逼近四十三度,人在户外待半小时就得熟,剧组调整夜戏比例,尽量避开温度最高的午后。
这天白天收工,向亦冶下午花半小时填完一堆申请表,传给吴一跃,托他交到学院盖章。
他们学院制度灵活,可以用实习经历或者国际课程抵学分。大三上学期课变少,有的同学想攒一点实习经验丰富简历、或者想少上几门选修课的,会在这一学期申请校外实习。
傍晚太阳落山,向亦冶和小周出酒店吃晚饭,还叫上了陶慕嘉。
向亦冶打算在饭桌上问问陶慕嘉意向,片场人多口杂的,不好光明正大挖人墙脚。
陶慕嘉有点意外,问:“小向哥,我能问问为什么吗?你和小周姐在片场总帮我,是因为我声音很像你们那个朋友吗?”
“刚开始确实因为这个,”向亦冶道,“但后来不是。等十月份杀青了,我这里确实需要一个助理,正好你也在找工作。别的就没有什么了,你放心。”
谁也不想当其他人的影子,向亦冶还以为陶慕嘉是在意这个,但陶慕嘉解释道:“不是那个意思……小向哥,我就是想确认一下自己对你来说有什么用,不然我不敢接……”
“还有一个原因,”向亦冶道,“我觉得你很可靠,我们相处起来也很轻松……所以你愿意和我一起工作吗?”
“我很乐意!谢谢你,小向哥……”
“记得回去跟小雅说说,不然又要吵架了。”小周道。
“她一定没意见。”陶慕嘉说着,笑出一口白牙。
向亦冶也笑笑,看见手机屏幕上的消息浮窗。
徐绰:“刚下飞机,在哪里?”
向亦冶发过去一个定位:“吃饭没有,过来一起?小周也在,还有小陶。”
徐绰回一个“好”,到了饭店对面,没进去,坐在车里等。
半个多小时后,他看见向亦冶刚走出来,又被身后小周叫住了。
此时夜幕降临,广场上的夜市开起来了,有各式各样的小吃、琳琅满目亮晶晶的手工饰品,摊位上挂着一串一串的彩灯。
“好有烟火气呀,”小周看看周围,“小冶别动,我给你拍几张,你微博好久没更新了。”
向亦冶闻言停下来,抻抻T恤上不平整的地方,剪刀手举起来又放下,一个大写的乖巧。
小周笑:“我抓拍好了,你随便逛逛。小陶拿手电筒打个光我看看。”
徐绰透过车窗,看见夜风经过向亦冶身侧,吻过他额头,像穿过郁郁的树间那样,吹乱他前额的发丝。
发梢飘动,仿佛枝叶飒飒逆风生长,让人想化成一只鸟,安然栖息其上。
那是他的小冶,也是一颗正被越来越多人发现的奇珍,徐绰想。
向亦冶正拍着,碰上一位拿支架直播的网红博主,一迭声叫他“帅哥”“帅哥”,想拉他过去互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