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渡掌杀了郑淮之后,大太监王如海便被人发现在自己的寝殿里自缢身亡。
郑淮逼宫至此结束。只是经此一番折腾,本就岌岌可危的大郑朝似乎更加风雨飘摇,朝堂上可参与管理政事的官员更是七零八落。不过好在传闻中的□□队终于回朝,到底镇住了不少心思活跃的小国和人。
端午时分,姜咹才彻底醒过来,不再混混沌沌迷迷糊糊,也能下床走几步路。如今她已今非昔比,身份大涨,跟前有两个小太监和两个小宫女伺候。
“安公公,听说当初是您拿命护住了陛下,这才伤成这样的是吗?”刚入宫的小宫女好奇的问道。
姜咹眼前有点花,摇了摇头那阵眩晕感才消失,这是失血太多的后遗症,慢慢转头看向她,“你叫什么名字啊?”
“奴婢叫小红,另一个叫小兰,安公公,您又忘啦?是林公公让我们来伺候你的。如今陛下整日忙于朝事,恐怕要下午才能来看您。您看,您要不要多走走?也好散散心。”人倒是很伶俐,问一句答十句。
小红小兰都是八九岁的年纪,身高比姜咹还高些,一口一个安公公叫着,倒叫姜咹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好意思,我最近总是容易忘事,你们很烦吧?”
“没有,没有,奴婢和小兰都觉得自己很幸运,一进宫就能到贵人面前伺候,而且贵人脾气真好,总是跟奴婢们说谢谢啊麻烦了之类的话,安公公,是不是宫里的都是像您这样的好人啊?”
姜咹愣住了,“不是的。宫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不过以后你们要是碰到了什么麻烦,可以跟我说。现在宫里主子少,只有陛下和长公主两个,等以后主子多了,你们也要小心服侍,不可恣意妄为。”
“嗯嗯,安公公,奴婢听说咱们陛下最近做了不少大事,不仅推行了简笔字,还新设了监管官员的机构——锦衣卫,锦衣卫是干什么的啊?奴婢觉得,咱们陛下虽然年纪小,但是是个能干的帝王呢。奴婢听建章宫里的小太监们说,这些都是以前安公公您教的?”
姜咹心一凝,停下脚步看着她正色道:“这是谁跟你说的?下次不要再乱传这些话。在宫里伺候,要记住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不可多话,今日是我听到了,只当没听到。要是以后被哪个贵人听到了,说不准你就得罪了她,小命不保!”
她故意把后果说得严重点,希望小红能引以为戒。
听到这些话,小红立马噤声,闭紧了嘴巴表示以后再不敢了。
姜咹又转身接着走,心思却飘了起来。
她那时伤得重,再醒过来的时候郑淮早就被击毙,郑淮的儿辈孙辈也死的死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
成王败寇。
姜咹知道,在郑十三没逃过去的前九次生命中,他们肯定也如现在的郑淮一般,纯粹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和炮灰。只不过郑淮是真的一点也不无辜,反而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
为这一个位子,真的死了太多人。短短一年之内,从王欧之乱到郑淮逼宫,大郑宫上空的血腥气好像都没有彻底散去过,连带着建康城内的老百姓们都深受其害。
姜咹觉得,经此一役,一切都变了。其中郑十三变化最大,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阴郁之色,完全不是一个孩子的模样。可他早就不是一般的孩子,历经国破家亡后,又经历十次流血逼宫,即便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肯定也会变得不一样。
姜咹设想自己经历了这么一遭,只觉浑身发冷,宁愿永世不醒。
由此可见郑十三的韧性早已经超过姜咹,每每想到这,姜咹便又觉得有点冷,真真是今非昔比。
想当初,摄政王和李谢被她和郑十三戏称为佞臣F4,是压在他们头上的四座大山,可如今,这四座大山死的死,退的退,只剩一个谢翎,还因为永献帝每每见到他的一只耳而惊慌失措后备受冷落。
是的,李执告老还乡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夫人中毒后需要静养的缘故,总之郑淮逼宫失败之后,没过几日他便上了告老还乡的折子,郑渡看了后,建议永献帝批准了他的折子。
如今朝堂之上再没有了赫赫有名的摄政王和协理大臣,只有郑渡以叔王之名辅佐永献帝,叔王可规劝陛下,不可代陛下行旨意,一切奏章须由永献帝亲眼看后才可批阅。
而此次逼宫,朝廷上死了十二位大臣,伤了二十多个,像谢翎那样因折了腿断了手而被冷落以致调任的官员不在少数,由此便造成了大量的官缺。
郑十三想到自己才举办的第一届恩科,驸马和榜眼一死一伤,于是将探花纪轻舟补录为新科状元,殿试的四名和五名补录为榜眼和探花,差了多少的官缺直接补录了多少的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