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乔锦晗一打开万珍阁的大门,眼前的光被挡住了,她转身走进店内。
“进来吧,你要的银子我准备好了。”乔锦喊晗语气平淡地说。
乔锦珂跟在她的身后,环顾店铺里的摆设,贝壳被串成一串串的悬挂在窗前,摆放着首饰的柜子上树立着闪闪发光的像是铜镜一般的板子。
乔锦晗站在柜台的后面,见乔锦珂的惊奇表情,心里总有些不好的预感,心想自己不应该答应他将见面的地点定在万珍阁。
“乔锦珂你看够了没有?”她大声地问道。
乔锦珂歪嘴一笑,“我以前只是听说妹妹你的店铺有很多奇异的物品,今日亲自看到,确实觉得都是些稀罕物。”
“少废话,救我的那个人是谁?”乔锦晗垂在柜台后,手里攥着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银票的一个角让她的大拇指反复地摩擦已经又毛又软。
乔锦珂脚尖直抵着柜台,抬起手示意乔锦晗靠近点。乔锦晗侧身附耳向他靠近,手不自觉地放在了柜台的台面上。
“是……”乔锦珂的眼睛向下瞄,迅速出手,从乔锦晗的手里抢走了那一百两的银票。接着,直奔店铺外。
等到乔锦晗从柜台追到万珍阁的门口,乔锦珂已经没有了踪影。
乔锦晗站在门口的正中央,双手叉腰,眼神充满了杀气。
“乔锦珂!”
阳光依旧明媚,琉璃岛上飞过一群候鸟,它们直往北去,总会在春天准时地到达北方。
唐知昱在京都等候科考的开始,认识了三名同是参加科考的考生,分别叫王班、刘鹏泰、郑浩哲。
四个人自从相识后,时常在一起讨论对实事的看法,聊到尽兴时,常常忘记时间。他们相处久了,也算了解彼此的品性。
在科考的那天,几人结伴而行一同去参加科考。
在步入礼部贡院前,四人站在贡院前,望着楼阁叠巘,红墙青瓦,敬畏之信油然而生。
郑浩哲最先收回目光,看着鱼贯而入的人,笑着问他们:“看着这么多考生,你们紧张吗?”
王班摇摇头,神情自若,说:“我心由我主,紧张能奈何?”
刘鹏泰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说道:“苦读十余载,一朝功成入杏榜。我现在就想赶快见到那张考题。”
郑浩哲见唐知昱没有说话,转头发现他还在呆呆地看着面前的贡院,他叫了唐知昱几声。
唐知昱才反应过来,笑了笑,没有回答。
“走吧,该进去了。”唐知昱先他们一步走进贡院,迎面微风扑来,带着春天的气息。
贡院里那棵玉兰树上的鸟儿飞去又飞来,贡院喧闹后回归平静,又重新喧闹。
刘鹏泰是这几个人中最先出来的,出来后就站在贡院的门旁等候其余的三个人。
唐知昱顺着人流走出考场,看到贡院里的那棵玉兰树,他看到了树梢上抽出的嫩芽,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仰头便是喜鹊。
“话说,唐兄怎么还没出来,”贡院门前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王班说,“都这个时候了,也该出来了。”
“再等等吧。”刘鹏泰说。
三人说话间,唐知昱慢悠悠地跨出贡院的大门,走下台阶,来到他们身旁。
“唐兄你终于出来了。”郑浩哲随意地将手搭在唐知昱的肩膀上,“我累了,咱们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吧。”
“你想去哪儿?”唐知昱问道。
郑浩哲笑着说:“我知道一个好地方,你们肯定喜欢。”
四个人并肩走在夕阳晚照的街道上,宽袍大袖,随风而动。
“咱们去香芸楼吧,我请客。”郑浩哲昂着头,拍拍自己的胸口,大方豪爽地说。
王班和刘鹏泰面露犹豫之色,不知该如何回答。
唐知昱听完他的话,紧皱眉头,淡淡地说:“我就不去了,我要回客栈写信了。”
王班和刘鹏泰也附和自己也要回去给自己的家人写信,郑浩哲见他们不去,自己一个人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就和他们一起回了客栈。
唐知昱下楼时,恰好遇见了王班,两人相互打了招呼。
唐知昱走在前面,王班走在后面,注意到他手里拿着两封信。
下楼后,唐知昱找到掌柜的,将信封交给掌柜的,让他帮忙找人将信送到琉璃岛上的万珍阁,随后,又叮嘱掌柜的几句。
“将信亲手交到万珍阁老板的手里,再将她的回信带回。”
掌柜的一听去这么远的地方,还让把回信带回来,在心中将唐知昱骂了一番,脸上露出不愉快的表情。
唐知昱并没有看到掌柜的的脸色,说完话就从钱袋里拿出一张银票交到掌柜的的手里。
掌柜的迅速地接过钱,一看是张一百两的银票,笑脸盈盈,点头哈腰说,“这事一定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