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道:“可不是吗?今年荔枝树上长了五十五颗荔枝,听说上皇和太后各奉了六颗,皇后那得了四颗,圣人自己只吃了两颗,结果太后说皇后素来喜爱荔枝,这段时间胃口不好,又跟上皇一起送了皇后八颗!”青鸾伸着手,比了个“八”字。
白鹤一副她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道:“几颗荔枝能尝出什么来,看的是个体面。要知道去年皇后娘娘宫里是只分了两颗的。”要知道这时荔枝可是稀罕物,白鹤应该是浙闽一带的,小时没少吃,才能说出这番话。
白芷看话题歪了,忙道:“听说周贵人家和吴贵妃家都早修好了呢!”于是又讨论荣国府不知进退。
一路上李裕明已经看到几处小太监们在议论这事了,再看这七八个宫女们光明正大的聚在一块叽叽喳喳不停,就不难知道上面的态度。不禁感慨:“深宫深宫果然水深啊。”
他们这咸福宫基本属于上皇不关注,当今不在意之处,黄鹂紫苏等人尚且时时关注风向风声。实在难以想象身处慈安宫坤宁宫凤藻宫等地之人天天都怎么过的。
晚上又传出消息,圣人已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本来这贾元春无子封妃已经够扎眼了——太后的亲侄女跟了当今十多年仅仅贵人位份——上月当今又晋贤德妃为贵妃,那凤藻宫早已是鲜花着锦的所在,连个扫地的小宫女说话都比别人大声一些。
直到皇后有孕的消息传出,才略略好些,今儿又定了贾贵妃正月回家省亲。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裕明以他那毫无政治敏感性的大脑细细思考了半夜,还是迷迷糊糊,不明就里。
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请安时精神就有点跟不上,紫苏偷偷戳了他一下,才清醒了些,有点不好意思道:“昨儿睡的有点晚,太妃见笑了。”
庄太妃笑了笑,不以为意道:“现在还早,你先回屋眯会儿,等林侍读来了让喜鹊去叫你。”
李裕明也不扭捏,道了谢就回后院了,也没敢去卧房,只窝在堂屋东侧靠墙椅子上,对黄芩道:“一会儿林扬来了说声。”黄芩应了“是”就去前殿望风了。
文华殿极其无聊,翰林院侍讲学士虽然讲的还是三字经的内容,语气也还是那么尊敬有加,但愚钝如他,都发觉了一些差别。只有福王,好像无所察觉,依旧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庄太妃刚刚迈入三十岁的门槛,正是一个女人最成熟有风情的时候,却早早的过上了“老年人生活”,每天未时就要用晚膳,只要没什么急事,李裕明一般都会在旁相陪,以尽人子之道。
来到红楼世界快满一年,他自觉很了解这位太妃,简直就是第二个李纨,“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不,她还不如李纨,李纨起码有个亲子,平日还有一群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小姑子们相陪针黹读书,不至于无事可做。庄太妃又没小姑子可伴,王爷的教育她也不能插手,不过平日关怀过问李裕明的生活起居,也不知前几年她是怎么教养小瑞王的,竟被自己的想象活活吓死了。
多亏现在的李裕明是成人芯子,虽然还没进入社会,没多少经历见识,但拜家有老妈老姐所赐,对待女人还是有点心得的,所以他能看到庄太妃对他亲近有度的关怀中那一丝丝期盼。
大概是孤寂太久了吧,从小瑞王端着关怀备至的眼神问白鹤:“太妃是不是这两天心情不好,还是昨晚没休息好?连她老人家最爱的火腿炖肘子也没动几下筷子”开始,太妃终于也付出了一些真情,这对同吃同处十来年的母子才有了点“亲人”的感觉。
今日太妃大概也是胃口不好,只略略动了几筷子就罢了。
李裕明故意端着饭碗啧啧有声:“哎呀这道炒白菜丝今儿必须要夸一夸了,真是真是真是我也想不出合适的词的好吃。娘娘必要尝一尝才行。”
杜鹃见太妃没表示拒绝,忙夹了几筷子放到太妃前面的小碟子上。太妃不忍拂了李裕明的好意只好吃了,李裕明见状依法炮制,总算让太妃吃个半饱。
饭后才三点不到,李裕明在院里遛弯消食,黄鹂笑道:“瑞王安,外面有风,太妃娘娘让王爷去东次间歇息。”
这黄鹂走路一点生息也无,吓了李裕明一跳。
他赶忙道:“谢娘娘关心,我马上过去。不拘哪个丫头传句话罢了,还劳烦姑姑跑一趟。”别看黄鹂只是太妃的贴身宫女,却是正五品的品级,当得起李裕明这声“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