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功的父亲也是和江岸的父亲同一批从南州转业到海市的,而且现在两个人同住一个小区。她和程功在读高中时就是同班同学,有两年的同窗友谊。这次转学又到了同一个学校,但不同班了。学校领导说,要均匀分布班级人数,不能同时转两个人在同一个班。虽然不能在同一个班,但至少在这个陌生的学校有一个认识的人。人在他乡遇故知,以前不感觉有多亲密的人,现在只是听到名字也倍感亲切了。
不过江岸对他没意思,成功也对江岸不感冒。他俩同班两年,由于父母相识的关系,他俩处成了时时嘘寒问暖、处处互相帮助的哥们儿。他俩的关系怎么说呢,就是上学路上遇到了就一起结伴上学,放学后也偶尔能一起回家,有时候也会一起讨论习题,帮忙带个东西,帮家人带个话。几家人一起出去玩的话,他们都是一起乖乖坐孩子那一桌的。
绿荫道上,人潮涌动,青春正好。人流涌向不同的楼梯口,然后又在不同的楼层分散,鱼贯进入属于自己的那个方盒子。在这人潮中,江岸东看看、西看看,一边走一边灵敏地感受着这所学校的气质和风度,自由而不知秩序,自下而上的规则意识。无论怎样,她和程功,都将迎来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海高生活。
*
开学第一天的生活不紧不慢、中规中矩。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包括一个一个地认识新老师、新同学、新书,新环境,新秩序。这些,都是江岸从身边的同学身上听说和感受到的。话说学校的食堂真阔气啊,要说像酒店都毫不夸张,饭菜琳琅满目,海高的学生吃得真好,怪不得个个面色高贵,营养良好的样子。除此之外,在这一天,江岸从马老师公布的班干部名单和值日生表格中知道了班级部分同学的名字,包括坐在身后的那位——至今仍还算相安无事的“林予辰”。
下午六点,最后一节课的老师收拾讲义离开了讲台,意味着这就放学了。因为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还没有排晚自习,所以可以早点回家。同学们都三三两两离开了教室,只剩江岸正慢慢收拾书包。她打算去校门口的文具店买英语老师要求买的笔记本和荧光笔,然后再去。
安欣突然急匆匆地从教室门外走到她身边:“江岸,马老师叫你过去他办公室一下。”安欣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兼宣传委员,她看上去漂亮又能干,班上的大小事务全由班长周南和安欣两个人配合着做。
“现在?”江岸正把最后一本书放进书包。
“嗯,是的。”
“好的。谢谢。”
“没事儿。快去吧。”安欣笑了笑。
江岸把书包拉链拉上,背上书包去了马老师办公室。
江岸对马老师的办公室已是轻车熟路,今天一天已经来过好几回了。
进门前打了报告,马老师正在自己的卡位上埋头工作,他抬头看见江岸抓着书包带子站在门口,立刻招呼江岸进去。
“马老师,您找我?”
“江岸,今天第一天到新环境,感觉怎么样?”
原来是问她这个,江岸回道:“感觉……挺好的。同学们都很好。大家都很好。”
“那就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我,问同学。”接着,马老师递给江岸一本蓝皮册子:“给,这是咱班的班级公约。你先熟悉熟悉。”
江岸接过这个蓝色的册子,看见上面赫然印着“鹿鸣之约”几个颇具文艺色彩的大字。翻开内页,印刷着一条一条的娟秀的手写体字迹的规则。
“都是同学们自己定的。”马老师补充道。
“哦哦,谢谢马老师。我会好好读的。”江岸看见这个充满创意、又十分接地气的“鹿鸣之约”,心里就会想到班级的那些同学——他们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群体,面前的马老师也是这有趣中的之一吧。
江岸顿时心情欢悦:“那老师,我先走了。”
“嗯。去吧。”马老师坐回原位,又忽然想起什么,“哦,对了。我看你的简历里写着特长有朗诵,我们学校的校园电视台每学年开学初都会招聘播音员、记者什么的,你可以留意留意嘛。”
“哦,好的。我会去了解的。”江岸灿然笑着,对马老师微微鞠躬,然后轻盈地退出了办公室,关上了门。
从老师办公室,走下楼梯,到自行车棚,一路上,江岸认真地翻阅着这个并没有几页的小册子,时不时会被逗得“咯咯”笑出声来。
“第一条:‘马总’开心最重要!
第二条:上学不要迟到,‘早’字刻在心间。
第三条:上课互帮互助,‘提醒’、‘叫醒’服务。
……
第十条:‘马总’要记得经常请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