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时间很快过去,中秋庙会也在众人的期待中正式开始。
朱淑真昨夜睡了个好觉,今日吃完朝食便带着新契的丫头逛街去。
今日行人比往日多了不少,起初只以为是中秋休沐的关系,她并没有在意,可见众人向东走的居多,边走边唧唧喳喳的讨论,这才引起她的注意。
“荷香,附近可有什么热闹?”朱淑真向着一旁丫鬟问道。
“娘子,你不知道吗?樊楼和大相国寺联合举办的中秋庙会今日开始了呀。”荷香回道,同时对有人不知道中秋庙会之事颇为惊奇。
“我还真不知道,走去看看。”听到樊楼,朱淑真便知这其中有章简书的手笔。
随着行走,越发觉得汴河沿岸今日更加热闹,有几处商铺还上新了幌子,明晃晃的‘折’字旗迎风招展。
作为内城最繁华的区域,汴河沿岸确实有诸多店家的旗舰店。只是门口颇为热闹,朱淑真打消了进店的念头。
随众人到了大相国寺,朱淑真也是颇为吃惊,如今大相国寺外已是人山人海,入目便是一派繁荣热闹。
虽往来众多,今日的大相国寺外却是干净整洁,身着黄马甲的嗦唤小哥,朝气蓬勃的指引着往来的客商,将马骡牲口引至专门的停车场,笑意盈盈的向着客商介绍着中秋庙会的规矩。
身着绿马甲的仆妇手持笤帚簸箕,在客商走后迅速的将牲口留下的粪便打扫干净。
朱淑真还注意到间隔不远处设置的大垃圾桶。不光用文字标识,还有形象的图形表达,无论老少一看便知是何物。
虽时日尚早,那垃圾桶的垃圾却快满了。只见两个身着黑色马甲的妇人,一前一后推着两个独轮车。
前面的独轮车停下,两个辅助轮支撑好车子,妇人将车上的空垃圾桶取下一个,又与后面的妇人协力,将快满的垃圾桶抬上后方的小车。做完这一切,二人便熟练地推着小车前往下一处垃圾桶。
“娘子,怪不得这地面如此干净。”荷香看着远去的小车赞道。
越往里走朱淑真约越惊叹,长街廊下摆设的铺子也是干净整洁,摊主站在铺子内吆喝揽客,“瞧一瞧看一看来,新鲜出炉的糕点呦。”
“如意水晶糕来,尝一尝看一看来。”
“羊头羹,煎羊白,热气腾腾的来一碗类。”
刚吃完朝食,朱淑真对这些汤羹糕点倒是不敢兴趣,只觉这些店家都带着围裙、头巾,将摊位收拾的干干净净。
一身着蓝马甲的婆子路过朱淑真身旁,那马家汤羹店的小伙子赶忙叫住了她,“孙婆婆,劳烦送一筐新碗过来。”
被叫住的蓝马甲孙婆婆连忙应道:“小马东家开业大吉啊,老婆子我这就给你送来。”
“承您吉言,再来一扎新筷子。”那小伙计原是马家汤羹店的小东家。
“孙婆婆,再给我们糖水铺子送两百个竹杯来。”今日天气炎热起来,常记糖水铺子的薄荷饮子紫苏香饮子今日卖的颇好。
“好嘞,好嘞,我这就取去。”孙婆婆应声而过。
朱淑真看的颇为惊奇,连忙向着一位旁边店铺的小哥询问,“这位小兄弟,那孙婆婆是何人?”
正在整理蒸笼的孙小哥见有人来,连忙停下手里的活计,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腼腆笑着向朱淑真回礼道:“好叫娘子知晓,这孙婆婆是市场上的帮工。如今好多店铺将浆洗的活计都包出去了,孙婆婆是负责送货的。”
朱淑真打眼一看便明白了,这摊贩租赁地方价格应是不菲的,外包餐具省了清洗的场地和人员,如此一来,店铺只管卖货收钱就行了。
孙小哥今日便被家中安排独自一人看守摊位,只因家中承揽了后勤人员的主食供应,如今家中实在繁忙。
“娘子可要尝一尝我们家的馒头,我们家可是城内有名。”孙小哥积极的招揽着。
朱淑真闻言便答应,“来个鲜肉馒头,再来个红糖馒头。”
“好嘞。”孙小哥喜笑颜开的为朱淑真从蒸笼里夹出两个馒头,“承惠,收娘子十二文,娘子将铜板放桌上便是。”
荷香闻言拿出钱袋,数了十二个大子儿放在了桌上,孙小哥拿出一个长竹板将钱拨到了篓子里。
此番操作也是在朱淑真面前秀了一把,何时市井之中也如此讲究了。
就这样小丫头荷香美滋滋的捧着馒头,跟着朱淑真逛街。
又在街上买了两杯紫苏饮子,花十文钱买了两个竹杯,原先朱淑真是不打算喝这小摊上的饮子的。
只是见那竹杯清洗的十分干净,且摊主直言,本庙会的饮子统一竹杯,若顾客自行购买竹杯,不使用店铺的竹杯,便可将饮子带走饮用,饮品还可便宜一文钱。
上述事宜都是章简书搞出来的,自打章简书逛过夜市之后,便对本次庙会进行了改进。
至今为止章简书还是不习惯街市上牲口留下的粪便,以及清洗不彻底的餐具。
朱淑真身边的荷香一路上叽叽喳喳兴奋的不得了,“娘子你看,那有好多人啊。”
朱淑真顺着声音望去,便见前方一处廊下,单独设立了一个棚,棚内一个小板凳上坐着两个小娃儿,其中一个还抽抽噎噎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