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玫瑰之镜:高岭之花伪造记忆后 > 第116章 尾声103·繁花万镜

第116章 尾声103·繁花万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贝伦街区,公共汽车一般比德尔菲诺大区的要窄些,一方面考虑适应大多数不甚宽阔的道路,更多的理由是,这些工具都是城市淘汰下来的旧车体。

“映水兰花号”是废弃的车站点,它更深层的含义指站点北方20米处的贫民窟城寨。

此地的空气中永远掺杂着鱼蛋、神香与品芳饼家的椰香气。

燃灯女士带我吃了品芳饼家的饼,味道真不错。

结束以后,我们从“映水兰花号”出发,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她说要带我去个地方找信号。

这里没有官方通用的信号,如果要蹭到网络,需要跑到大区和此处的交界处,爬上用于隔离的高墙或者高塔,偷一些德尔菲诺大区的信号。

而且,这里的通讯费用高到离谱。

即便是使用公用电话,费用是30000贝伦币,折合600德尔菲诺币。

而我现在拿的学生津贴,每个月只有1500德尔菲诺币。

其实我还考虑过,用电报机和外地联络,我的意思是和我的老师、同学们联络。

但是燃灯女士告诉我,这里只有三台电报机,其中一台被地头蛇管控,一台已经报废,还有一台,非常笨重,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一方面因为这里经常断电,电价也分外高昂。

另一方面,燃灯女士犹豫片刻,继续坦言道,这里的磁场可能和别处不一样,因此信号受干扰的概率很大,但是磁场究竟有哪些不一样,她也拿不准。

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留在这里的决心。

磁场,这种玄妙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椋鸟的行为吗?

车辆忽然停住。

它开到了德尔菲诺新城区的项目基地,不得不停住。

这个项目基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正在建航空港,以供舰艇停泊。

车子周围有挎着篮子的女人和孩子,她们如春日的鸟群一般纷涌而至,争先恐后递来一种鲜紫色的球状物。

燃灯女士倾身过去,轻声和她们交谈。

我忍不住凝神听着,车外的女人和孩子们似乎与她认识,叽叽喳喳的声音大了起来,急切间不知她们说些什么。

我看见燃灯女士笑了起来,从包里掏出什么东西递出去,同时伸手接过对方的紫色圆球。

她的动作轻快而敏捷,等她坐回到我的身侧我忍不住问:“这是什么?”

“一种梨子。”

她说着,掏出刀子在紫色圆球顶上挖一个小洞,用双手来回捏挤,以此逼出果肉内的汁水。

“尝一尝?”她递给我。

我没有疑问,学着她的样子,慢慢吸吮梨汁。

这种紫色的梨子汁水很饱满,和我在德尔菲诺见过的并不相同。

“她们是附近的居民。”燃灯女士望着窗外,轻声解释,“十几年前,为化解市民和工人的抗议,市政当局——那个时候还不是现在的德尔菲诺大区——开始将□□制度化,公娼馆很快就在附近几个区域蔓延开来。在当时工资制度的推动下,这群被‘合理化合法化’管理的女人们被认为有效缓和了青年人的骚动。”

“这是分化人群的divisive sexual politics。”我说。

“事实上,这群女人吸引了各种年龄、婚姻状况和社会等级的男性”。

她说,“后来有专家学者讨论过,城市的人口减少和当时资助公娼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虽然我并不了解专家学者们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问题……难道是因为这群人生下的孩子们无法获得正式的大区出生证明?不过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任何城市都不能长期忍受女性和男性看起来一样……后来他们开始思考,当上层的妇女无法与妓院妓女区隔开时,城市是否还能存续下去。”

她笑着看向我,我默默记下这些话。

“她们就是那些公娼的孩子。”

她望向窗外,同我说着话,嘴角微笑着同窗外的人打招呼,脸上流露出一种我看不懂的神情。

我觉得自己似乎穿越了时空,触碰到一些只在书本和电影里捕捉到的岁月。

我顺着她的目光向窗外望去,彩色的丝巾精心系在乡村少女的脖颈上,她浑身散发着活力。

“她们……”我忍不住张口,感到自己有些艰涩和羞耻地说,“她们还好吗?”

我的心里仿佛塞了一块石头,又闷又硬。

“嗯。好很多。”燃灯女士用我分辨不出语气的口吻平静地说。

“梨子甜吗?”

“什么?”

“甜不甜?”

“是甜的。”

“喂,不要露出那种要哭的表情。”

“我只是感到自己一无所知。”

“看到我递给她们的东西了吗?”

“嗯?”

“是拼音集子。”她狡黠地说。“我教她们识字,作为交换,她们要用力种树,把最甜的水果送给我。”

**

燃灯女士带我探访了她的秘密基地——一座位于地下的图书馆——准确来讲,是一座在书报大审查时代,被藏匿的博物馆。

我想,很多年以后,面对着贫民窟光明街长满青苔的地下水管道,我,楚家印,仍旧会想起,燃灯女士,姚月白,像一团昏绿光芒明灭般乍然出现,将我叫住。

“原来人世间还存在另外一个世界,而她确实属于这个世界。”

有时做共犯比告密者更好。

在这一刻,我忽然很想和燃灯女士分享我的秘密。

“你知道为什么我想研究鸟类吗?”

“如果你想说的话。”

“因为我的大脑波频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我第一次和除了医生、老师以外的人提起这件事情。

“因为我的前额叶发育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医生说这是地理大分区时代的后遗症,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要收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我的镜像系统活跃度异常,有时候活跃指数很高,有时候很低。”

“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可能是我有一颗聪明的大脑?”

“何以见得?”

“我会很直观地汲取知识,所以我的分数会很高。”

“嗯哼?”

“就像是一台温暖的机器。”

“这又是为什么?”她说,“咦?你看起来像是一台漂亮的机器。”

我知道,潜台词还有“小家伙”,她对所有年龄比她小的人都带有一种隐藏着的属于年长者的关怀。

“对我而言,可能兴奋阈值比较高——很多时候我很难理解普通人感到兴奋的缘由——也因此对更加抽象的东西感兴趣,比如数据、理论、算法……”

“那你的兴奋点是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