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玫瑰之镜:高岭之花伪造记忆后 > 第101章 尾声88·繁花万镜

第101章 尾声88·繁花万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那以后我就变了,做事全凭心情,叫做千金难买我乐意。”郑天宝挑挑眉说:“但是这又怎么样呢?我在这里做个务虚的工作漂漂亮亮,是个人都要夸我句年轻有为——但是我为什么又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比如这个电子扫盲计划。说简单点就是让各地区教育资源互换,今年轮到济之附中了。济之的附中吃了多少税和社会资源,这次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吐出来。济之市的建设我们义不容辞——”郑天宝扶额想了想,又道:“我就是来给无法申张正义的人撑腰的。”

“至于那个小孩……”郑天宝嗤笑了句:“谁知道呢?”

师兄难以想象躺着工作也能赚来年轻有为的称赞是什么景象,他看着屋内慢吞吞喝营养液的人,情不自禁道:“……有的人就是适合人道主义救助啊。”

“那是,您说得对。”郑天宝热心肠地接话道:“所以师兄,您现在对我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了吗?”

他指着面前的测评表道:“我符合申请人资格了吗?”

*

“已知,空间站和地面控制台的通信方式一般是电磁波。以及,太阳耀斑爆发会导致地磁紊乱。”

杨冰调试着按钮,看向屏幕,直起身。

“那么,假设,宇宙弦波动导致时空膜面扭曲,太阳耀斑爆发,卫星受损,gps通讯受损,地球赤道出现极光,紧接着整个北半球断电,变压器损害,天黑,地球通讯受到干扰,可不可能?我觉得可能。”

沈钰博盯着屏幕,低头快速记录数据:“根据现有理论,宇宙大爆炸之后应当诞生了数量相同的物质和反物质,但正反物质相遇后就会立即湮灭,不会有今天的星系、地球乃至人类形成。”

在他的身后,有一台刚刚开始运转的重大机器。它的上方布满蓝色、绿色的显示屏,此刻正在以光速运转着跑动数据。

“万物至理,要大统一,要把世界由无序归为有序,最重要的是,要化繁为简——”教学楼实验室,殷梦梓翻开物理书,转头问道:“将传统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统一起来的理论,真的存在吗?”

*

“事实上,人类的认知和科技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就像很久以前,很多人不相信平行空间的存在——曾经人们相信,根据相对论原理,已知光速是最快的速度,假设真的存在平行宇宙,但在已知条件内人类所在的空间探测不到它,同时宇宙一直在膨胀,那我们所在的宇宙离着它也已经越来越远,除非存在虫洞或者空间通道,能够让人类把高度文明压缩传递出去,在另一个空间内构建新的文明。

人们在空中建造了“鸟巢”,又俯身开垦地下空间,研究员身处地下几千米的南极大陆深处,为保留地球上最后的生命火种而进行着无止休的实验。

基地里有世上最尖端的科技系统,计算机模拟出仿真的生存环境供他们生活。庞大的数据库中保存着漫长时间内地球万物生长的形态,指令化作阳光风露,水宿山行,模拟的一切如此真实,让人置身其中,仿若依旧存在于地球表面,伸出手就可以摸到雀鸟顺滑的羽毛。

陆地上已经不适合生物居住,辐射导致了变态与变异。在地上,计算机控制机械在植丛和雨林中寻找植株,科学家在地下的培养室内观测种植,保存濒危物种,寻找生命的延续方式。研究员偶尔会去地面上,更多的年月在地下度过。

2070年,太平洋上空空间站传回宇外维度信息,这是力挽狂澜般的一件幸事,另一个维度有适合人类生活的空间,人类追到了奇迹的尾巴。

多年之后,星际中的人类更加接近宇宙,更加容易伸出手触碰到上帝,然而,当他们回首往事,依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脆弱。公元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经历工业革命、量子革新之后,人们迎来了人工智能的超智慧时代。”

“哦哦哦。”殷梦梓小鸡捣米,敏锐地发现了问题:“那当代呢?”

“当代被称为——”杨冰的眉头蹙起:“其实很难定义,现在也没有个正统的说法。”

“因为这更像是灾难时代。”他换了个姿势,但还是正正经经的样子,他只是微微向后靠着椅背说:“学界对当代的时间划分界限依然有争议,当代发生了不少事,比如地震、海啸、瘟疫、地磁震荡加剧、环境极端恶化……还有些灾难性事件,比如行政领域的地理大分区没有定论,文化领域的诗人辞世、文学家封笔、文评人群体性失语,还有科技领域的空间站失事、生物领域的物种变异与灭绝……”

学霸杨冰有些心不在焉地说:“……多灾多难的几十年,天启四骑士再次与人类擦肩而过,灾难层出不穷,把世界搅得乱七八糟。有人说,这可以被称为‘密码’时代,因为还有很多秘密亟待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我知道!”殷梦梓突然向身后望了望紧锁的房门,她压低声音说:“冰冰,你说的空间站是‘月光’计划里的月光吗?”

*

叔桥沉吟道:“知道月光计划吗?”

时敬之一愣,他微妙地一挑眉,眼神微动,紧紧盯着研究中心主任肥胖的脸,然后保持着和对方相同的语速说:“‘月光’计划?”

叔桥转过脸来,同他对视。肥胖的体积拉低了他的视觉身高,但是气势依然不容忽视,这个男人身上带着老辣的智慧。

“对呀。”殷梦梓说:“好像是68年的事吧?68年……啊!不是!”

她皱眉想了想,又说:“67?69?还是70?应该不是70嗨呀我记不清了。”

话音刚落,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小伙伴真的一无所知,心里不免感到犹豫,思索几番还是决定坦诚相告:“其实是我听八卦听来的。大西洋上空的空间站爆炸,‘月光’计划就暂停了。好像是太空移民计划里的一个小分队吧,当时挺严重的,还上了各大搜索引擎的热门,不过。”她疑惑道:“好像没多少人提?去年电脑病毒搞得服务器数据库受损,我也找不到什么有效信息了,这件事官方报道好少的。”她乖乖地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年那个人工智能算法造假把我骗的好惨,赚了我半个月的眼泪!最后告诉我说是假的?!我好无语……搞得我现在都不知道该信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她说的是搜寻引擎后台的人工智能造假新闻的事故,当时南印度洋区发生海底地震,人工智能引擎第一时间在公共领域发布信息,耸人听闻的新闻发布和搜索信息超过 60万条,引起轩然大波,最后却被证实全是错误的。

眼看着话题又要跑偏。沈钰博摇摇头,继续盯着进度条跑数据,殷梦梓还在碎碎念:“……不会又是什么负责人不负责任的事故吧,那我可能要被气出高血压……但是你们教过我,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杨冰说:“你上次还说是心梗。”

殷梦梓叹了口气:“我宁愿是假的……我当时给作文素材‘榜样’找的资料,看起来这个事故好像真的很严重,据说空间站全员牺牲,可是连个名字都没留下。这种人,应该被称为榜样,或者英雄吧?”

这件事说来话长。

济之附中非常注重思辨,对“分科而学”的“精细化分科教学”持保留态度,尤其对医学系生产医生、商学院生产企业家、法学院生产律师的“工厂化操作”持怀疑态度,学校认为这与“关注公众福祉”的立校理念相悖。

无数高层人士拍着桌子吵架,教授讲形而上的“生存,真理与死亡”,校企合作的投资方抓住教育回报率不放,第一部门和生命伦理委员会的代表在中间听取意见。

会议室里争论不休,一个说教育商品化是全人类的悲哀,男女老少沦为生产线上机械式的技工,背叛真理是可耻的!失去意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跳上会议桌,恨不得以头抢地。

一个摔着文件夹把桌子拍的啪啪作响反驳说你清醒一点!不要被空虚的欲望支配!你们象牙塔里才全是失去灵魂的傲慢空想家,如果你在错误的道路上,就算是狂奔也没有用!

教授怒斥——这是赤裸裸的罪恶!把每个投资的学生都当作一桩生意来做!

企业家反唇相讥,人力资本和人才储备是刚需,你扣心自问,谁没有从这里面受益?

第一部门代表指着屏幕上的官方统计数据发言,从仰望星空讲到脚踏实地,从众志成城讲到人类存亡,从毕业率、就业率、区域流动系数、代际流动性讲到地区经济增长率……

生命伦理委员会作为第三方进行监察问责,你们说的都对,因为我的人生理想是当个星空下坐在金山上吃烤地瓜的凡夫俗子,他甚是陶醉,我真想当个孩子,金山最起码要十座,快把我淹没,烤地瓜得是红心淌油,一次烤俩,吃一个扔一个。

金钱滚烫,烤地瓜是人间理想。

教授踢翻了凳子,企业家拂袖而去,第一部门喊冤,理想很重要,意义非常重要!人类需要生存,公众需要吃饭!

生命伦理委员会的代表鼓起掌,言简意赅地总结:生存的意义在于吃饭。

后来经历数次交锋,高贵的灵魂终于以微弱的优势险胜了邪恶的铜臭味,毕竟发生在人类的战争中,理智终究要败给情感——对“理想”和“真理”的追逐遍布整个学校。

课程改革像个重锤把所有学生的美梦砸个稀巴烂——作业再也不能随便抄抄了事,全部要出自真情实感,因为那些题目不再需要他们拿着亚当斯密的理论建模,而是让他们深沉思考生存、痛苦、爱恨与死亡——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我们能否逃离时间?请就一个幻觉的未来发表看法。

殷梦梓拿着东拼西凑的伟人事迹和名人名言终于凑够了字数,她在作文的末尾写约书亚大学联盟的学生代代流传的几句口号来拔高档次升华境界:“……我要对人类的苦难保持永恒的悲悯,要对优越感报有长远的警惕心,要对世界持有包容而开放的心态。”

全球学生都得把这句话背诵地滚瓜烂熟啊——

“……一如我永远被学校校训激励和鞭策着前行,我将在文明废墟上增砖添瓦——人类进步的大厦由我而建——”

殷梦梓有个优点,她不聪明,但是听话。

不聪明在于,被这么富有感染力和崇高感的名人名言、好词好句感召着,她的内心毫无波动,反而充满问号和“不不不”。

听话在于,就算写不出唐诗宋词,她也能照葫芦画瓢背上几句,以工整的方块字把这些被人们世世代代奉为圭臬的口号一字不落地写到了答题卡上,一边写一边忧伤,自己简直是对牛弹琴里的那头牛。

她边想边唾弃自己,于是多了几分怅然,转而又比较开心,本能的松了口气,因为自己不会的时候,还有杨冰和沈钰博两位大学霸会不遗余力地教她。

*

研究中心主任说:“当时的约书亚大学联盟各成员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比现在还要紧密,德尔菲诺经常和济之一起开发合作项目,地球求生理论分为几个阵营,最火爆的是航天求生和地底求生两种思路。

力求开拓航天空间的那一批人,坚信宇宙物理大一统理论,试图谋求一条求生的道路。当时的物理学界最火热的理论叫做“月光猜想”,他们想把牛顿三定律和量子力学统一在一起,找寻宇宙空间和时空穿越的可能。

航天计划又叫做“月光”计划。

而地底求生的那批人,依托虚拟系统,挖出地下城。

宇宙鸿蒙之初,保存地下基地的火种,他们想开启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于是起名叫做,奇点。

然而——60-70年代,发生了太多科研事故。

2069年的空间站出问题不久,逐渐有信息流出,以前发生过科研人员不适应地下生活而抑郁崩溃的事。

那应该是第一批进到地下基地的科研人员,当时虚拟系统还不是很完备,刚刚投入使用时储备数据不足。地下基地的设施也很简陋,大型设备和生活设施还没被运下来。

有次出意外虚拟系统突然关闭,一批研究者被困在阴暗无光的地底。这里鲜少和外界联系,所以一个多月后才被人发现,当时一共有五个人,有一位研究员在被困一周时精神崩溃喝了试管液,虽然被同伴及时发现,抢救以后活了下来,却被诊断为脑死亡。

剩下的四个人,有三位研究员在抵达地面后陆续出现严重的抑郁倾向,不能继续呆在基地工作。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被困地底的时候意志力就很顽强,出意外后为他做的评估测试也显示各项体征正常,但是出于保守考虑,工作组此后一直让他呆在地面上。

大家一直以为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看起来抵抗住了创伤压力并顺利度过了危险期,可是他在三年中后自杀了。

“那些研究员——都是济之联大的学生——”叔桥叹了口气。

时敬之心中的猜测得到了印证,“月光”和“奇点”等一系列科研事故的失败导致了科研界的低迷,甚至波及了社会各界,教育界的“电子扫盲计划”甚至也因为各种伴生原因而停摆。

“当时我还在学校的决策层工作,我们甚至迷失了方向。大家的压力太大了,社会舆论很不好,生命伦理委员会拿出了巨大的投资来支持科研任务,然而屡屡失败,世界各地爆发了反对科研计划的游行——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堪重负,大家当时过得都很辛苦——济之联大从上到下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纷纷质疑,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助纣为虐,我们是整个历史的罪人。”

时敬之知道这段历史,然而他依然像第一次听那样沉默很久,等书桥讲完才终于忍不住出声:“如果您是有错的,那所有科研人员也是有错的,作为技术进步的推动者,大家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济之是科技进步最前端的人物,没有您这类人物的研究,他们怎么利用成果?

如果您说您是助纣为虐,您才是那个初始的暴君——又或者,既然科技发展不好,那就不要发展了,基因重病就让它们蔓延吧,于是市民倾家荡产;面容丑陋的人不要整容,尽力去面对无数欺凌与嘲笑。太空移民计划也不要推进了,反正明天地球就爆炸,人类不要生存了。您从一开始就已经看到了结局,那么干脆不要开始。

您不研究,您不授权,所以成果没法赚钱,黑心的奸商永远没办法压榨您的劳动成果;您不决策,那么永远不需要付出冒险的代价,大家都可以在一种朝不保夕的舒适区里呆着;您不主动,就不需要承担打破既有稳定秩序的风险,您便永远处于无功无过的安全区间内。”时敬之不留情面道:“人早晚要死,那为什么不一出生就去死?”

他话锋一转,直言不讳道:“您也说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叔桥露出愣怔的表情,这都是太久远的故事了,每当他想起,便会心痛如绞。而对方接下来的话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毕竟大家对这些陈麻子烂谷子的事都不怎么感兴趣,听了以后也是露出百无聊赖的表情,或者发表点“那可真是太不幸了”的感想。

“我算后人之一吗?”时敬之定定地看着他,继续说:“我觉得您没有错。因为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