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琼握紧了包袱的手指微微一顿,火光映在她的侧脸上,投下了一道阴影。
“还要谢谢姑娘这两日容忍。”
“这路谁都可以走。”叶瑾看向篝火,语调平静,“你们要往南境走?”
孙芳琼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是,再往南看看。”
“南境的情况可能比北境还有差许多。”叶瑾淡淡道。
北境因为有沈家军坐镇,挨着的几个城情况反而还要好上许多。
孙芳琼沉默不语。
她当然知道南境的局势比北境还差,但更有利她们落脚。
叶瑾的目光掠过篝火,淡淡地扫了她一眼:“你们若要南下,路上恐怕还会遇到不少麻烦。如有需要,可以同行。”
孙芳琼抿了抿唇,似乎没想到叶瑾会直接挑明,但她肯定不会拒绝,收敛了情绪,轻声道:“谢谢姑娘。”
叶瑾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移了视线,看向破庙门外。
这一夜,周家母女仍旧轮流守夜,警惕地环视四周,即便在叶瑾身边,她们依旧没有完全放松警惕。
庙宇外,夜色沉沉,寒风掠过破败的屋檐,吹动庙内那尊残缺的神像。
像是在俯瞰着这世间。
庙宇外的寒风依旧凛冽,拂过篝火,卷起几缕火星。
这一夜,周家母女仍旧轮流守夜,尽管她们已经同行了几日,但警惕性未曾降低。
叶瑾对此并未多言。
她在军中待了一年,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需要时间来磨合,尤其是经历过背叛、逃亡、亲人离世的人,更不会轻易交付信任。
天色微明,叶瑾便已收拾好行囊,准备继续南下。周家母女三人没有开口,依旧默默地跟在她的身后。
几日的同行,这一路还算平安。不过这一日,他们路过一条蜿蜒的山道时,迎面遇上了一队零散的盗匪。对方人数虽不多,但见他们人少,仍起了劫掠之心。
双方交锋不过数息,没用叶瑾出手,孙芳琼双刀翻飞,将一名持剑的盗匪逼退,周玉婷更是直接搭弓,一箭射穿一人的咽喉。转瞬之间母女俩便撂倒了三人,而周玉婵也迅速反应,跟着冲了过去。
盗匪见势不妙,仓皇逃窜。
叶瑾抱着长刀,淡淡地看了她们一眼。
镖局出身的母女三人,的确有着不俗的武艺。那晚追杀他们的人本事显然不小,但三人虽然仓皇,倒也能在她出手之后,及时配合。
周母孙芳琼,行事沉稳,不多言语,却极为警觉。她一路观察着叶瑾的一举一动,也在揣摩她的底细。
长女周玉婷,稳重而冷静,擅长弓术,虽然出箭不多,但箭无虚发。
次女周玉婵,年纪最小,性格更显稚嫩,初时仍有几分天真,但经历了逃亡的艰辛后,她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倔强与敏锐。
“你们行过镖?”她随口问了一句。
孙芳琼沉默了一瞬,随后点了点头:“曾经。”
叶瑾没有深问,继续上路。
这一次,周家母女三人跟上了她的步伐,走在了更近的位置。
又赶了两日路,他们终于进入了一座较大的南境城镇。
城门口,有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跪在地上,向来往的商人乞讨,但更多的人只是绕道而行。
官兵守在城门两侧,神色冷漠,手持长枪,时不时驱赶靠得太近的流民。
这座城镇因靠近商道,仍有一定的繁荣,街市上人来人往,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能听见铁匠铺中锤炼兵器的声音。
几人先去最近的一个客栈吃了饭,又要了两间房歇脚。
这时,孙芳琼不知道看见了什么,脚步一顿,随即又恢复正常。
叶瑾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夜色降临,城镇中一片寂静。
叶瑾站在窗边,目光幽沉地望着夜色中那座院落。
那院子内隐约传来人声,时不时夹杂着低沉的交谈。以她的判断,院内至少有一支镖队,人数不少,且看那门口晃动的火光,显然还有人在值守。
风声拂过街巷,叶瑾耳力较寻常人强上许多,隐约间听到隔壁周家母女房间里传来动静。
周母和两个女儿显然未曾入睡,房内的声音低不可闻,只有偶尔传来的细微交谈透露出她们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