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对于很多人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一方面蒸汽鸟报社将拖欠已久的访谈放出,另一方面,霁月居然更新了《风雪不归人》的终章。
达达利亚有些纠结,自从看了《笼》后,他就对果香桧有所改观,又去看了《海的女儿》。随着霁月和果香桧粉丝的争执,达达利亚其实更偏向果香桧这边,但同时他也对《风雪不归人》这本书起了兴趣,原本只是想随意的翻翻,但没想到这一翻就越发不可收拾,比起果香桧的书,《风雪不归人》更对他的胃口。
文中角色的快意恩仇,求而不得,都让他为之振奋,除了战斗外他已经好久没有过这种感受了。
先是让属下买了蒸汽鸟报社最新一期的访谈,然后他又去抢购风雪不归人。晨曦微露,天际初染轻纱,蒸汽鸟报社前早早地排起了长龙。达达利亚有些怨念的想自己为什么会在璃月,天知道《风雪不归人》在璃月多受欢迎。
剧情已经发展到白泱知道父亲白州是何清风的灭门凶手,和以往武侠小说不一样,风雪不归人的女角色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比如说何清风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因为父亲受何清风的牵连,被白州派来的杀手谋杀。
白州身后的势力太过于强大,小师妹选择潜心修炼,提升武艺,誓要亲手追杀杀害父亲的真凶。小师妹至今仍被蒙在鼓里,对白州的真实身份与目的一无所知。何清风为不拖累小师妹,对外宣称已死,暗中继续追查白州背后的庞大势力。
父死,爱慕之人下落不明,曾经天真灿烂的小师妹忽觉人生不过大梦一场,最后遁入空门,不问世俗。
白州在文中其实并没有正面描写,可光是通过那些阴谋诡计就可见这个人的可怕。和父亲白州不同,白泱是一个···极其纯粹的人。一方面她并不知道父亲的所为,另一方面她自幼在蜀山门下学习,剑法通明,心怀天下,可称一代天骄。
当时这个人物就在蒸汽鸟报社的读者版块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人认为白泱什么都没有做错,出身并非她可以选择的。况且幽州大疫,她亦同百花谷的医者救治伤患,出手教训图谋不轨之人。
在何清风多次遭遇困境时,也是她出手相救。金玉会上力压群雄,得魁首之名。这样一个人物,怎么可能有人不喜欢。
也有人尖锐的指出,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父亲是武林盟主的基础上。她自幼优渥的生活,父亲所请的当时久负盛名的老师,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之上。
如果没有白州,何清风又怎么会遭受那么多的苦难,小师妹遁入空门,唯一的好友反目成仇。白泱享受白州所带来的,她的出身就是原罪。
双方各持己见,吵得不可开交。
蒸汽鸟报社已经加印多本,但仍挡不住浩浩荡荡的众人,要知道达达利亚从早上三点就开始排队,等到下午六点多才抢购上一本风雪不归人。
白垩的画技自是不用多说,封面整体以璃月的水墨画风格为主,画面中,剑客身着蓑衣,独自行走在漫天飞雪之中。朝着前方走去,斗笠微垂,只露出半张历经风霜的脸庞,眼中似乎藏着无数的故事。画面左侧,题有“风雪不归人”五个大字,据说出自璃月一位著名书法家之手,毛笔字苍劲有力,与画中意境相得益彰
八号,申鹤就收到霁月寄来的风雪不归人,书的扉页是熟悉的笔迹,常喜乐,岁无忧——赠申鹤。
之前霁月眉眼弯弯地向申鹤提及,“白泱这一角色的灵感原型,正是来自于申鹤姐姐呢!”申鹤也看了《风雪不归人》,她自幼跟随在仙人身旁,所看书籍多为深奥的仙法秘籍,或是记录历代传奇人物的传记,至于志怪小说,她接触的实属凤毛麟角。
唯一看过的几本还是下山后霁月所写的那些,每每霁月看见外界的赞誉,总会红了脸庞,连连摆手,“这也太过于夸张了吧,我哪有这么厉害呀。”申鹤总会否认霁月的观点,于她而言,霁月值得最好的。
朝廷势微,江湖势大,以至于民间出现了只知武林盟主何名,不知当今天子之名。然武林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己任。但并非所有侠客都是这般,有人杀人放火,在官府逮捕后自认为是昆吾弟子,拒不认罪,杀害衙门十三人后逃逸。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一场针对武林的布局开始了。何清风一家只是被卷入这场漩涡之中,看到最后,申鹤猛然发现,从每个人身有苦衷,每个人身不由己。
白州少年时在长安窥得静和公主一面,惊为天人,弃武从文,在建元十三年入仕,求取公主。婚后二人伉俪情深,天子知白州为青云山庄之子,在江湖中颇为声望,出类拔萃后。以静和性命相逼,迫使白州为其做事。
经过一路艰难险阻后,何清风终于问鼎武林之巅。再见昔日仇人,白州脸上连丝毫惊慌都没有,似乎对何清风摆在他面前的罪状无动于衷,这位建元十三年的进士开口道:“夫天下之大,万民之众,若无律以束之,则如江河无堤,必至泛滥。法者,治之准绳,民之规矩,国之磐石也。”
“无法律,则奸宄横行,正直蒙冤,强凌弱,众暴寡,是谓大乱之道。故圣人立法,以正人心,以安社稷,以定天下。法行则国治,法废则国乱,此乃千古不易之理也。”
“某受陛下之恩泽,自是士为知己者死。”
何清风席地而坐:“可我听闻,当今天子以静和公主的性命和青云山庄胁迫你做事。”
坐在对面的白州,比起武者其实他更像是一个文人,面对何清风的话语,他不卑不亢,“昔有侠客,名震一方,本以行侠仗义自许,然性情放纵,任侠妄为。尝一日,酒酣耳热,逞一时之快,误杀无辜。”
“又或因睚眦之怨,剑指平民,伤及无咎。其行悖逆,罔顾法纪,以力凌弱,以暴制人,遂使江湖侧目,百姓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