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多日后,终于回到赵府,趁大家收拾之际,祈棠让万里云将云樱送到京郊哑婆婆处,并在那里保护她,暂时不用回赵府,等穆景煜回来将人接走后再回赵府。万里云一一应下。
接着祈棠又与赵恒一起去给赵老夫人请安,祈棠与赵老夫人闲话,祈棠将曹家的事说与赵老夫人听,赵老夫人板着脸将曹若淑母女两痛骂一通。她未出阁时就与那庶妹不和,彭若淑出嫁后没少回娘家打秋风,祈棠回去祭祖这事本轮不到那表了三千里的庶妹女儿回去,县主归家,曹家那两舅舅不好拒绝,只能让她们回来看看。
没想到她们母女这就起了心思,赵老夫人愤愤不平,说已在书信中写明,若不能管好自己的嘴巴,这样的亲戚不走也罢。
在老夫人处用了午饭,祈棠回到自己院中,看见方青青安静地坐在廊下,手中握着绷子,正专注地绣着什么。侧脸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一片柔和。她神情恬静,手中的针线在绸缎上穿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方青青忽然察觉到脚步声,猛地抬起头,见到祈棠站在面前,尚未来的及欢喜,立马慌乱迅速将绷子藏到身后,脸上浮出一抹的红晕,眼神躲闪,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
“绣什么呢?”祈棠微笑的看着她。
“盼兮,你回来了。”方青青慌忙起身,温柔的神情中夹杂着几分紧张。她背在身后的手紧紧捏住绷子,张了张嘴,正想着如何搪塞过去,秋雁却突然从她身后冒出,眼疾手快地将绷子抢到手中。
“海棠,怎么又是海棠!”秋雁看了一眼绷子上的图案,忍不住喊出声来。她将绷子往桌上一放,“青青,你绣的怎么全都是海棠花?难道就没有别的花样了吗?”
方青青的脸瞬间涨得通红,耳根也染上了一层绯色。她窘迫地将桌上的绷子捏回手里,低着头站在一旁,手足无措的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祈棠拉着方青青的手,让她坐下,又则起绷子,仔细端详起来。
绷子上的海棠花栩栩如生,每一根丝线都细致入微,花瓣的纹理、叶脉的走向,甚至花蕊的细微之处都被完美地勾勒出来。祈棠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突出的针脚,眼中满是赞叹:“真是栩栩如生,怕是蝴蝶来了都得停下来,分不清真假呢。”
方青青的脸更红了,一直红到耳后根。她低着头,低声说道:“只是随手绣的,没什么特别的……”
祈棠放下手中的绣花绷子,欣赏的看着方青青,轻声吟道:“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之前从未发现你的绣工如此精湛,你能帮我再绣些荷包吗?”
“嗯。”方青青点了点头,“之前给你绣的都是些花鸟样式的,你有别的喜欢的样式吗?”
“都可以的,你的眼光是极好的,你选的我都喜欢。”祈棠笑着起身,接过秋雁捧在手上月华锦说道,“这是我从河曲郡曹家带来的,你可喜欢?”
方青青的目光被那匹月华锦吸引,她轻轻抚摸着布料,眼中浮现出惊艳之色。她拉出一块布料,在阳光的照射下,布料上浮现出一道道晕染的彩条,宛如彩虹落入人间,精美绝伦,令人移不开眼。她不禁有些失神,感激地看向祈棠。
“你若得空,就用这做两套衣衫,剩下的料子给我和瑶瑶随便做点什么,你看如何?”祈棠抚上方青青的肩膀,温柔的说道。
“嗯。”方青青擦了擦眼角快要溢出的眼泪,“谢谢你,盼兮。”
“你我之间,何必言谢?”祈棠拉着她一起坐下,“我现在要去瑶瑶家,将我从河曲郡带回的礼品送去给她。你要同我一道去吗?”
方青青摇摇头,目光停留在月华锦上:“我就不去了,我想将这块料子尽快裁出来,早点给你和瑶瑶做点东西。”
“那好,你慢慢来,别累着自己。”祈棠点头,转身离去,留下方青青独自坐在廊下,手中抚摸着那匹月华锦。
“你可终于回来了,你不在京城,我都快无聊死了。”丁瑶今日穿着一袭红衫,杏眼清澈,翘鼻挺立,朱唇红艳艳的翘成一个弧度,一见到祈棠,就歪在她身上撒娇。
“好啦,这不是回来了嘛。”祈棠伸出手指在她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两人来到园中凉亭里,“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说完将秋雁手中锦盒拿过来,打开让她看看。
“这也太美了吧。”丁瑶难掩激动,亮晶晶的眼眸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般,小心翼翼地将袖箭从盒中取出。
这把袖箭由紫竹制成。玲珑轻巧,轻盈如风。箭头部位的嵌有一颗小小的粉色珍珠,微微泛着柔和的光芒。箭尾处,缀有精致的流苏,流露着丝丝灵动。
这是祈棠在玉真观构思,出发河曲郡前特意嘱托赵恒帮忙找能工巧匠制成,赵恒去曹家接她时,便将此袖箭带着,问她可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袖箭做的很完美,至少比她想象的要漂亮的多。
她将锦囊里几支玄铁打造的小巧箭矢拿出,放入丁瑶掌心,又将她另一只手抬起,细致的帮她将袖箭绑在手腕上,示意丁瑶试试看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