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
三篱巷内,一处小院笼在春日里。
院子不大,只有两间屋子,一间主屋,一间厢房。
院中东南角栽种着一颗枣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枣树下,一个女娃半蹲着,费力地搓洗着衣物,虽已是暖春,但河水依旧寒凉,不一会儿,女娃白皙的小手已是通红一片。
张婉重重叹口气,她擦擦脸上的水珠,站起身晃晃腰。
她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大半个月了。
几天前,她请了年假来到南京旅游,在秦淮河边打卡拍照时,不慎一脚踩空落入水中。
谁曾想,一睁眼便穿越到了南北朝时期,灵魂落在了这个女娃娃身上。
想到此,她又是一阵心累。
穿越也就罢了,可偏偏原主的身份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
听隔壁邻居说,原主爹娘活着的时候,因重男轻女也没有得到多少善待,后来爹病死,娘觉得世道艰难也跟着一起去,压根没考虑她的处境。
失了双亲,饥寒交迫下,原主没熬过这个冬日。
巧的是这个孤儿和她同名同姓,也叫张婉。
“阿婉,吃饭啦。”
突然,黄大娘的声音从院外传来。
张婉抽回思绪,连忙应道,“来了!”
黄大娘是原主的邻居,生得慈眉善目,因实在见不得孩子孤苦无依,所以一有机会便叫她回家吃饭。
张婉到时,饭桌已经摆上了几个沉甸甸的白面馒头,一旁色味俱全的野菜汤嘟嘟冒着热气,不一会儿,大娘又从厨房端来清蒸鱼和腊肉,馋的张挽两眼放光。
“大娘,今日是什么好日子?”
黄大娘是普通农户之家,平日里相当节俭,餐食基本都是主食加上两个素菜,连肉丝也不常有,今日竟然出现两个荤菜。
还没等黄大娘回答,一旁的黄大爷冷哼一声。
张挽憋憋嘴,乖巧地在桌旁坐下,不再说话。
黄大娘有善心,不代表黄大爷也一样,一顿两顿饭倒还好,次数多了,黄大爷看她早已不爽。张挽也算是寄人篱下,只得装的乖巧懂事,混一碗饭吃。
黄大娘给了黄大爷一记白眼,她拿起一个白面馒头塞到张挽手里,又给她夹了几块鱼肉,“今日我那干儿子过来,瞧这时辰按理也该到了,想是被他阿父绊住了,阿婉你先吃。”
张挽道了谢,之前就听人说黄大娘有个当官的干儿子,竟没想是真的。
张挽吃饭速度很快,再加上原主身体是个孩子,所以很快就吃饱了。
她懂事地告辞,不打扰大娘和干儿子相聚。
建康城被秦淮河一分为二,河水两岸青楼楚馆林立,白天景色平平,一到夜晚舞榭歌楼挂上彩灯,恍若瑶台仙境,秦淮两岸顿时成了富人的销金窟,才子的温柔乡。
走上石桥,张挽环顾四周。
春意渐浓,河水潋滟,微澜溅起的水汽孕育了两岸纡青绯红,阳光正好,她索性在桥边找了个石阶坐下,托腮漠然地看着身着来来往往的人。
他们有来处,亦有归处,真好。
阳光渐渐穿透云层,温和地撒向万物。
张挽却心里发酸,心仿佛失了一块,愈发觉得孤独难受。
她从小成绩就很好,虽然家境普通却也是父母和睦的温馨之家。
长大后,考进大学,毕业又随着考公大军卷入体制内,虽然很累但是人生一帆风顺。
上班两年好不容易存了点小钱,刚想躺平享受生活却被命运带来了这里。
张婉不甘心,半生拼搏,奋斗至今却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又回到最终的起点。
前路茫茫,这几天的硬撑在这一刻瞬间崩塌,无力感深深包裹着她,那一点活着的信念也逐渐熄灭。
脚步不知不觉将她带到秦淮河边。
她就是掉进秦淮河才来到这里,若是跳进去,运气好可能还会回去!
忽然,一丝寒意沁入心房,她抬起发抖的小腿,鼓足勇气纵身一跃跳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