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一天一个价。”
“想买也买不到。”
张庭双手一拍:“对,我们也是这么说的。”
“凰女又说:怎么会买不起,拿卖粮的钱去买不就行了,我看粮店一直有粮卖啊,又怎么会买不到?”
这天真的话引得众人一阵轰笑,只是这笑中多是苦涩。
“明悟真我后,凰女殿下也没忘记这事,担心我们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所以让我开了这店。”
盐、铁、粮这三样无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怎么能不掌握在当权者手里?至于腐败问题,现在还言之过早。
张庭回归正题道:“咱这铺子主要卖的是公家货,比如粮食和盐巴,全年平价出售,灾荒年份也不涨价。”
“真的?!”众人哗然。
有人忙问道:“那现在粮食怎么卖?”
张庭回道:“粗粮一文钱一升。”
这会儿的粮食重量换算是,一斛10斗,一斗10升,一升1.2斤。石的话,就是一斛两石。
“我买一石。”
“我买两石。”
“快回去拿钱。”
这价格一出,顿时引得众人哄抢。
张庭忙招呼道:“大家别急,粮食有的是,慢慢来,不过每家每户一个月限购三石。”
“这怎么也限购?”有人不满道。
不等张庭回复,就有人反驳道:“怎么,三石不够你吃的?还想买多少?”
三石粮食够一家五口吃一个月了,省着点七八口人也能熬。
“我看多半是想买来倒卖,毕竟其他粮店收粮可是三文2升。”
“可不是,长得贼眉鼠眼的,一看就不是个好的。”
被说的那人涨红着脸道:“胡说!我就是缺粮缺怕了,想多买点存着。”
这话倒是有几分可信,于是众人也没抓着他不放,毕竟还要回家拿钱买粮。
虽然店家说粮食多,但真正到了手里才安心。
……
肉眼可见的,丰水县变得日新月异,尤其是张青禾空间运输能力的加持下,更是按了加速键一样。
“地势探查得怎么样了?”张青禾接见了一身泥泞的柳适。
得知这家伙有竟然精通水利治理,且家学渊源,张青禾二话不说让他把丰水县走一趟,出一份合理的田地开发方案。
柳适一脸疲态道:“属下不辱使命。”
近一个月的奔波,实在是遭老罪了。
别人表现得这么明显,张青禾自然不会视而不见:“辛苦了,柳大人。”
柳适一脸正气道:“为百姓做事,不敢言苦。”
张青禾暗自翻了个白眼,要不是见过丰水县原来的样子,还真以为这家伙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呢。
柳适顿了下又道:“也不敢担凰女殿下大人之称,凰女殿下直呼臣名即可。”
张青禾当然不会直接叫他的名,这时代直接叫人的名,多少有点不尊重人,当然,是对于有字的人而言,小民就没这么多讲究。
看在他确实辛苦的份上,张青禾不介意给他面子:“哈哈,好,宜宣一片公心,实在难能可贵,大家都好好学学。”
“等田地整改出来,我定要让人立碑将宜宣的功绩铭刻上去,让丰水县世代铭记你的功德。”
宜宣是柳适的字。
柳适激动道:“谢凰女殿下。”
声名流芳百世,一直是为官者的追求,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尤其是御史,为了身后名,不吝赌上性命。
这个虽没那么夸张,但好歹也算有点成就了,起码日后丰水县的县志上会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非之前的为官数年却无功可书的窘迫。
丰水县水网密布,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
其一是每逢雨季,河水就会溢满出来,淹没农田,致仕田亩减产。
其二沿河两岸很多地方因为同样原因没办法开发出来,只能落荒,且都是些比较肥沃的地。
其三沼泽丛生,一个不小心人就容易陷进去,不利于出行,更侵蚀了田地。
光是这三个主要问题,就足够张青禾下定决心整治了。
更别提还有其他诸如水道混乱、分布不均等。
而且土地是统治根基,一方势力稳定与否,和其治下人均土地有直接联系。
当然,这个人均水份不能太大。
这番整治的工程量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些年,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没人去做,以致丰水县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但张青禾有空间,她可以大大缩减其中用工。比如沼泽抽水,她直接在空间里造个水池,先把水收进空间,再用到束水冲沙之类的开挖河道上;
又比如填河造田,张青禾用空间直接转移土方,瞬间就能填满百米方圆。
总之,前景一片光明。
县城里的事情勉强走上正轨,张青禾迫切希望赶在春耕前将田地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