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天生读书读不进去,又这样一副武将的体格,学问上,家中只要求他识字,却在武艺上格外严格。
因此他答得十分自信。
他知道邵容的年龄,这会儿悄悄在心里算了一下,他摸弓时,正与邵容如今同岁,除非邵容从出生就开始练,不然肯定是他的箭法更好。
小皇帝立刻道:“那你们比箭!”
赵瑜才不愿意欺负邵容,正要拒绝,被邵容的应战之声打断。
他愕然对上邵容,却见她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赵瑜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邵二娘的表情,怎么有点神似他的家主伯父?
邵容看了他一眼,他拒绝的话便自发咽了下去。
比试之事敲定,小皇帝上课都有了动力,忙催张常侍抱他去校场。
虽然尚未到武术课的时间,却没人扫小皇帝的兴,张常侍更是在小皇帝下令的第一时间,就唤小黄门去传刘将军去校场,一边嘱咐他将事情讲明白,一边抱小皇帝上御辇。
皇帝有御辇,其他伴读却只能两条腿走着,为了迁就他们的速度,一行人走得很慢,因此到达校场时,刘将军已恭候多时了。
刘将军的年纪已很大了,以他的年纪,虽然行动之间不见老态,却已不会有机会带兵打仗,甚至若皇帝不是个三岁小儿,他都没有机会成为教授皇帝军礼的老师。
他出身上京周边的一个小世家,说是世家,祖上却没有传下什么底蕴,只比庶民好些。
因年轻时候拼命,立了功,当时正是小皇帝的祖父当朝,那时朝廷还不似这般,他才有机会成为刘将军。
如今家族中没有杰出的人才,只靠他支撑着,花费了半数家财,才换来如今的职位。
因此张常侍派人传话时,他不曾有半分犹豫,命人将校场布置一番,等候皇帝御驾到来。
华丽的御辇慢悠悠进入刘将军眼中,又在数息之后停在刘将军面前。
“臣见过陛下。”
小皇帝熟练平身,刚下车就急匆匆拉着刘将军往校场内走。
刘将军早已摸索出跟小皇帝的相处之道,不疾不徐介绍完校场中的各种道具,最后指着箭靶道:“既然邵家娘子与赵家郎君相约比试箭术,便各自挑一张弓,去那边吧。”
邵容与赵瑜依言去了摆放弓箭之处,各式弓箭均已上好弦,因邵容身量稍欠,还贴心的准备了大小适合的弓。
邵容身量未成,并不逞强,各自都拿起来试用后,挑了一张二钧弓。
而赵瑜挑得却是成人所用之弓,同样是二钧弓。
刘将军原本站在小皇帝身旁,见二人选定之后,不由眯了眯眼,寻常弓兵能拉开的弓大多在一钧到两钧之间,少数一些人能拉开二钧弓,但实战中也是用的一钧弓,而精兵多用三钧弓。
二人如今年岁还小,力气尚且不足,倘若都能将二钧弓如臂使指,那所为天生力大之言,便并非自夸,而是一句天大的实话。
只是刘将军昔年麾下,并非没有天生神力的勇士,因此还稳得住,而小皇帝甚至不懂还有一钧弓与二钧弓的区别,只单纯看个热闹,也不懂其中门道。
邵容与赵瑜没有商量,各自站在距离箭靶五十步之外。
小黄门自两边递上箭囊,二人分站两边,控弦引箭。
赵瑜聚精会神,第一箭,中!
尚未来得及高兴,另一声不属于他的箭声入靶,他寻声看去,邵容第一箭,中。
赵瑜扭头去看邵容,只见她稚嫩的面孔上十分平静,仿佛正中红心只是一件最寻常不过的事,于是他微微上扬的嘴角,又不自觉撇下去,抿紧嘴,射出第二箭,中。
啪!
邵容的箭声也随之应和。
也中了。
……
邵容第七箭再次紧随赵瑜之后,而此时气候分明还未转暖,赵瑜额头却已渗出几滴细细的汗珠,他已无暇顾及邵容此箭的结果,或者说,他早已猜到,这一箭,必定也是中了的。
他比邵容年长,即便二人十箭皆中,比成平局,实际上也是他输了。
第八箭,赵瑜射出得十分犹豫,箭方离弦,他便看向靶子。
差点射偏红心。
还好中了。
庆幸之情还未消散。
啪!
邵容第八箭,正中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