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用于改善食品的感官特性、延长保质期、增强营养价值或简化加工过程。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以下是对食品添加剂的详细解析,涵盖其分类、用途、用量、安全性评估及国际标准等内容。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或储存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技术目的而有意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作为食品的主要成分。
2. 分类
食品添加剂可以根据其功能、来源或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式:
(1)按功能分类
- **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微生物生长。
- **抗氧化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保持风味和色泽。
- **着色剂**:改善或保持食品的色泽。
- **增味剂**:增强食品的鲜味或风味。
- **甜味剂**:提供甜味,替代糖类。
- **乳化剂**:改善食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 **增稠剂**: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改善口感。
- **酸度调节剂**:调节食品的酸度,改善风味。
- **膨松剂**:使食品蓬松,改善质地。
- **稳定剂**:保持食品的物理性质,防止分离或沉淀。
(2)按来源分类
- **天然添加剂**: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如维生素C、柠檬酸、黄原胶等。
- **合成添加剂**: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如苯甲酸钠、阿斯巴甜、柠檬黄等。
(3)按化学性质分类
- **有机添加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柠檬酸等。
- **无机添加剂**:如二氧化硫、亚硝酸钠、磷酸盐等。
二、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用途与用量
1. 防腐剂
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见的防腐剂包括:
- **苯甲酸钠**:用于碳酸饮料、果汁、酱油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1%-0.2%。
- **山梨酸钾**:用于乳制品、面包、糕点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1%-0.2%。
- **亚硝酸钠**:用于腌制肉类,防止肉毒杆菌生长,最大使用量为0.01%-0.02%。
2.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保持其风味和色泽。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
- **维生素C(抗坏血酸)**:用于果汁、肉类制品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01%-0.1%。
-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用于油脂、饼干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02%。
-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用于油脂、坚果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02%。
3. 着色剂
着色剂用于改善或保持食品的色泽。常见的着色剂包括:
- **柠檬黄**:用于糖果、饮料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01%-0.1%。
- **胭脂红**:用于肉类、糖果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025%。
- **β-胡萝卜素**:用于乳制品、饮料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01%-0.05%。
4. 增味剂
增味剂用于增强食品的鲜味或风味。常见的增味剂包括:
- **谷氨酸钠(味精)**:广泛用于调味品、汤料等,用量根据需求调整,通常为0.1%-0.8%。
- **5'-肌苷酸二钠**:用于调味品、罐头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01%-0.05%。
- **5'-鸟苷酸二钠**:与谷氨酸钠协同使用,增强鲜味,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01%-0.05%。
5. 甜味剂
甜味剂用于提供甜味,替代糖类。常见的甜味剂包括:
- **阿斯巴甜**:用于饮料、糖果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05%-0.1%。
- **糖精钠**:用于饮料、蜜饯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015%。
- **三氯蔗糖**:用于饮料、乳制品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01%-0.05%。
6. 乳化剂
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和稳定性。常见的乳化剂包括:
- **单硬脂酸甘油酯**:用于冰淇淋、面包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1%-0.5%。
- **卵磷脂**:用于巧克力、乳制品等,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1%-0.5%。
- **蔗糖脂肪酸酯**:用于饮料、乳制品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1%-0.5%。
7. 增稠剂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改善口感。常见的增稠剂包括:
-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用于饮料、果冻等,最大使用量通常为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