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消融,春意满城,柳条又抽出新芽,河岸边几只鸭子窝在石阶上懒洋洋的晒太阳,直到马车经过,鸭子才站起来跳入水中游走。
李铃央放下马车帘子,看向车内坐着的两人。
这次琼林宴受邀的不仅是她和陆和渊,还有李清荷,说是皇帝要在琼林宴上表彰李清荷。
李清荷没有拒绝,也没什么理由拒绝。
她靠着马车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李铃央看着李清荷,实则是盯着她眉心沉思。
到底,要不要告诉李清荷呢?
现在已经可以肯定,李清荷就是太后的女儿,那么李清荷得知这件事情会做什么?
她和陆和渊想要利用这件事情做什么?
她惴惴不安,脑中不断纠结此事。
李清荷感受到了李铃央的目光,以为她在担心自己。
她心中有事,眉头不自觉便蹙起。
事情的追查到了一个瓶颈。
这次回京城,是因为手下人来报,找到当年紫苑出身的青楼老鸨,老鸨现在过的不好,给点钱就把所有事都交代了。
紫苑,并不是林娴云,她出身贫寒,因时落入风尘。
而她是紫苑从一个农户手里买来的,那个农户好赌,经常在青楼所设的赌坊里豪赌,那次输的啥都没有了,就拿了个孩子来卖。
不过是个很多年,老鸨也记不太清那农户的长相,只记得他似乎是京城附近莫家村的人。
后来她派人去莫家村追查,得到消息,莫家村已经被屠。
连襁褓婴儿都死了,无人幸免。
这样大的事情,却没有引起官府重视,究竟是何人下手也就显而易见。
一想到自己的事情牵连无辜百姓,她便觉心中闷得疼。
甚至于,想让自己放弃继续追查此事。
她早就已经得到确切的证据证明,太后确实有一个被抛弃的女儿,但莫家村那个农户,是最后一把钥匙。
证明,她的确是那个婴儿的证据。
查还是不查?
李清荷难以抉择。
即使时隔这么久,她依然记得,在这具身体里醒来时,原主对于母亲的思念、好奇与向往。
这份因果,必得还。
一定要尽快了结此事。
减少伤亡,给原主一个交代。
她难得生了几分困扰与焦虑,眉头蹙得更深,连呼吸都忍不住重了些许。
三人都沉默着没说话,直到李清荷挑起帘子,看向不远处的宫门:“到了。”
她首先下马车。
陆和渊随后下来,小心握着李铃央的手下马车。
琼林宴在御花园举行,除了新科三甲,还有许多本次中举的举人。
李铃央扫着满园人,其中穿着大红色衣裳的三人最为醒目,她都不认识,看了一会便移开目光。
天色逐渐暗下来,众人按照位次就坐,李清荷坐在右边中间,李铃央与陆和渊坐在左侧首位,新科三人设座在她们次席,她的目光扫过那里,三人中只有两人就坐。
直到宴席正式开始,才有人姗姗来迟坐在了末尾。
状元、榜眼、探花,那个迟来的人,是本届探花。
皇帝在太监搀扶下最后来,太后则没有出现。
本来以为此次宴席,或许又是太后做的局,但今日看来,或许是她多想。
太后没来,左右走个过场,她对客套虚伪不是很感兴趣,便埋头吃东西,陆和渊则负责给她剥皮递吃的。
两人自成一个世界,也没人惊动,只是偶尔人群里有些好奇的视线投过来。
宴席到一半,皇帝挥手撤去舞姬。
“众位卿家,去岁我靖朝多难,朕心忧虑,多亏李尚书的好女儿,我靖朝才得以安泰,为表天下民心,朕特封李尚书的二小姐,李清荷为平安县主。”
一个太监出来念圣旨,李清荷站起来领旨,旁边的人多在恭贺李尚书,还有不少人攀亲戚,讲婚嫁,李铃央看向李清荷,竖起大拇指朝她笑。
她的二姐,果然很厉害。
李清荷莞尔,落座。
一个小插曲后,皇帝离开宴席,众臣欢饮宴,李铃央吃饱了便想回去,陆和渊同她一起起身准备回去。
“二姐呢?”
她问,扫眼却没有见到李清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