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什么的,会比一个皇帝去反对帝制还要离谱吗?
反正看到这里,哪怕大字不识的百姓都震在了当场,许久,才陆续有百姓出声:“俺的亲娘嘞,原来真有皇帝反对皇帝的?”
尽管之前天幕就强调过东洲皇室一支不想要当皇帝,但村头的秀才公不是说了吗?皇帝继位还要三辞三让来着,就像他们老百姓讲价一样,满天要价,坐地还钱,这只是东洲皇室以退为进的手段。
但现在看了,似乎……不是?
只是,真的会有这样的圣人君主吗?
康熙帝是不承认的,他太懂权利的意味着什么了,一个皇帝真的能将手中的权利拱手让人吗?被迫逊位的皇帝的下场,史书上记载的明明白白。
可是,皇帝也不想自欺欺人的骗自己,天幕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东洲皇室恨不得将帝位推出去的行为,将他的侥幸彻底击溃。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唐甄这四人凡是读过书的,还真没有几个不知道的。此时,倒是没有什么四大思想家的说法,但他们不切实际的理论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怎么说呢?
从皇帝到官员,还真没有人认为这些不切实际的理论会有实现的一天。是人就会有私欲,这么荒诞的理论,在未来其继承者竟然会是是一位皇帝?
皇帝目光复杂,这些人都是清廷认可的大儒,但是这种反对君主的理论,只要想要在朝为官,这理论根本没有铺陈开的一天。这也是清廷不曾公开打压的原因,不现实的理论,有什么好打压的?
只是……
想起不走寻常路的弘暄,反对帝制这种事情他真的能干出来吗?如果是这样,也许弘暄未必是个好的继承人选。
不过,千古以来,弘暄大概是第一个敢放开思想的皇帝了。
是的,天幕中寥寥数语,不妨碍皇帝已然从中抽丝剥茧,结合思想解放的命题,再结合昭武帝一系辞帝的做法,皇帝已然推测出昭武帝大胆的统治策略了。
弘暄他怎么敢?
也许……权势欲旺盛皇帝想,正是因为百姓的思想无法控制,才有了东洲皇室一脉以退为进的辞帝手段。如果是这样,弘暄的政治手段,确实不怎么样。
望着上方悬浮的天幕,康熙也不知道哪一种猜测更能让他接受。
弘暄本人也很诧异,只是他和其他人诧异的点不一样,他诧异自己最后的抉择。诧异的同时他无疑又是满意的。还好,最终他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初心,没有完全被这个时代所侵蚀,他还是自己。
这样也挺好……
原本因为山东谋反大案一事不满的苦涩此刻终于消退,他终归还是改变了这个时代。
观影的弘历的想法则是截然不同,没办法,尽管认为天幕中的昭武帝是昏了头,但他对弘暄的忌惮和成见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打消了的。
就问:什么情况下一个皇帝才会受到臣下及百姓的爱戴?
结果显而易见,昭武帝不愧圣皇之名。
说实话,目前的几期天幕在关于昭武帝的功绩描述上并不全面。但目前唯一能称颂的也不过是开疆拓土罢了。在此基础上,最多也不过加上一点儿比他更受百姓爱好。
从既往天幕的讲述而论,弘历绝对不认为他比弘暄要差,他只是不如堂兄得上苍垂怜。
如今,弘历依旧如此认为。
【谈论昭武帝的思想解放,要从清廷高压的思想控制谈起,从文字狱开始剖析。
同样是少数民族入关,大清比大元汉化更深,按照常理来说,元朝的思想应该更高压才是。事实恰恰相反,元朝的思想反而更开放。】
?
??
???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大清还比不过大元?
恕康熙帝及一种满人,乃至很多汉人官吏,士子们不能接受。
大元可是连科举都取消了,实施四等人制度了,天幕你说大清比大元思想控制更高压,这不是扯淡吗?
【很多人都知道那句‘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话,知道红巾军,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元朝是亡在他率领的起义当中的。却不知道在红巾军起义之前,还有一场起义,才是撼动元朝统治的导火索。
也是这场起义,为后来的红巾军起义滋生了温床,直接重创了河南行省的统治根基。】
红巾军之前的起义?
那是什么,他这个皇帝怎么没印象?
没印象其实也很正常,古代可不会像现代一般从多维度的角度剖析历史,两汉,两晋,两宋,乃至南明,也不过是现代人的划分,在古代他们可是一体的。
{话说,元朝时候,河南有个小吏范范孟,因为自己汉人的出身,备受蒙古官员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