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升州望族,在京里做官如今也四代了。乔樾二十八岁,是这一代世家子弟里的翘楚。他科考一直顺利,不知怎地,殿试时却只得了个二甲一名。
因为家族的影响力,皇帝不好把他外放出去,却也没给好去处,让他去了刑部。
圣上当时说了,他见过乔樾小时候办案,很像那么回事儿。
那是他们在太学上学时,乔樾办的一次“白颈鸦案”。
当时主持太学的老太傅有段时间不常去,另寻了几位硕儒给他们上课,其中有个夫子善养生,他有一味珍贵的补药,在半下午精神不济时会就着茶水吃一丸。
他常常一脸享受地当着学生们的面吃“下午茶”,孩子们也都知道他的药放在案几后的书架上。但是有一天,他的药却被偷了!
这些药装在一个一柞高的瓷瓶中,本来还有7颗。现在瓷瓶倾倒,内里空空。
夫子质问众学子是谁干的,当然他问的都是士族子弟,皇室的他也不敢质疑。但即使只是士族的孩子,也没人尿他,都是该干嘛干嘛,没一人承认。
夫子怒不可遏,便大骂这些孩子们品行狡诈低劣,并让他们去日光下曝晒领罚,如熬不过可以一个一个单独找夫子检举,说出自己怀疑的人就可以回课堂。
夫子在等着他们互相揭发或者众口一词咬定是太学里的霸王谭杋干的,但孩子们却都很硬气,即使热晕过去了两个也没人乱攀咬。
这时十皇子李祯却找到夫子说药是他偷的。
其时夫子正在院内树荫下挖苦嘲讽那些受罚的孩子,傻皇子当众自招,就很打脸了。夫子没有台阶下,便拒不相信以皇子的教养能干出这个事来,把李祯晾一边,变本加厉地辱骂众受罚学生。
这个时候,乔樾却站了出来,他说,偷这个药的并不是人。
他说出这话时,脸色阴恻恻毫无表情,让夫子在大伏天打了个冷战。于是就让乔樾抓住这偷药贼来证实他的说辞,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当他自认罪行。
乔樾当场做了试验,他从一个学子处要来一块肉脯,放进那个瓷药瓶,盖上盖子,打开窗户,领着一众人静悄悄潜伏在墙根。
众人屏住声息,紧张地等着事态发展。时间渐渐过去,大伙儿都快坚持不住了,连谭杋的腿也蹲麻了,夫子在树荫下冷笑着,等着他们出丑。
突然,一只白颈鸦从远处的树颠俯冲着飞进那扇开着的窗扉,落在放药的书架上。众人大气不敢喘,看着那鸟用喙叼住瓶塞揪下,往里瞅了瞅,又蹦跳到香案上叼了一根调香的细长签子,再跳回书架,卡住签子一端,用另一端往瓶里探去!
捅啊捅,反复试验,几下便把那块小小的肉脯拨了出来,抛下签子一口叼住,扑棱着乌黑的翅膀向外飞逃。
飞至窗口时,被谭杋一把抓住,逮了个正着。
“人赃俱获”,真相大白,学生们洗去嫌疑,却没等来夫子的道歉,反而是每人被罚抄两遍书了事。
事后谭杋还问过乔樾:“真的是这东西偷的大补丸?你见到了?”
问这话时他还在逗弄着笼里的白颈鸦,小侯爷是为数不多可以无视乔樾一贯的冷脸,正常交流的人。
还有一个能做到这点就是李祯,但他纯粹只是憨,没眼色。
乔樾:“没有。”
没有见到,全凭推理。
谭杋晒笑一下:“我猜也是。”
毕竟这鸟还饿得很,若是真吃了那七颗小药丸,别说不用再觅食,恐怕早补得升天了。
而傻小子李祯一上午流了两次鼻血他倒是见了。
谭杋不知道的是,乔樾不单知道药确实是李祯偷的,还知道谁指使的他。
乔樾在园子里行走时,曾眼见二皇子李初把傻弟弟李祯叫过来,告诉他自己想尝尝夫子藏的好吃的,但不知道在哪儿,问傻子能不能找到并给他拿过来。
傻子得了显能耐的机会,直接快跑过去把那瓶药拿了出来。李初倒出药丸,往池塘里掷了几颗,剩了几颗赏给傻子吃。
那个瓶本来也想扔池塘,却为了做得“像”,又让随从送回了原处。他们兄弟俩对话,宫人是不敢上前的,末了李初还叮嘱李祯别说出去,否则夫子会骂娘!
李祯信了,无论骂李初或是自己,受损失的都是王贵妃,他可不能说出去。
乔樾虽只远远地看着这边,但他会读唇语,李氏兄弟的对话已一字不落被他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