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鸾端来铜盆,贾荀净了手,接过白绸帕巾,擦干水珠,端端正正地坐在紫檀木雕花凳上。
丰儿带着两个小丫鬟,提着食盒进来,一一将饭菜摆上。
看着眼前冒着热气和香气,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坐在八仙桌前的贾荀眼睛一亮。
糖醋里脊,清蒸鲈鱼,火腿炖肘子,素炒竹笋,火腿鲜笋汤……都是贾荀爱吃的。
等到丰儿又将胭脂粳米盛好端上来后,王熙凤笑着伸手夹了一块鲜嫩的鱼肉,挑了刺放到儿子面前:“荀哥儿读书幸苦了,今早新到的松州鲈鱼,快尝尝合不合胃口。”
贾荀低头看着碗里的那块白嫩软弹的鱼肉,脸上溢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站起身子,拿起一侧的长筷,努力伸手为王熙凤夹了一块火腿肘子肉放在碗里:“娘也吃!”
王熙凤笑容灿烂地看着碗里的肉,应了声,“唉,娘也吃,咱们荀哥儿也吃。”
说着,王熙凤迎着儿子期待的目光,含笑着吃下了儿子为自己夹的肉。
见他娘吃了,贾荀坐回凳子上,拿起雕花镶银筷子,认真地吃着眼前的菜。
白嫩爽滑的鱼肉一入口,就是满满的鱼香鲜香味,贾荀满足地眯了眯眼,又接连吃了平儿几个夹过来的糖醋里脊和胭脂鹅脯,配着菜,直到将一小碗粳米吃完,又见他娘也吃的差不多了,贾荀方才放下筷子。
“娘,我回书房练字去了。”
“荀哥儿不再歇会儿吗?”
见儿子刚吃过饭,就要回书房练字,王熙凤面露心疼,心疼儿子小小年纪就这么勤勉上进。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还在玩闹呢,只有他们家荀哥儿小小年纪不光懂事,还十分自律好学,都不用他们这做父母的说,每日都自觉回书房读书。
王熙凤这当娘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伸手抱住儿子,王熙凤心疼道:“我和你爹只盼着你将来健康长大就好,荀哥儿你如今年纪还小,读书的事也不用如此紧迫。”
听着他娘的话,贾荀将头埋进王熙凤怀中,回抱住他娘道:“娘,儿子知道您和爹担心儿子,还请娘和爹放心,儿子只是喜欢读书而已,并不是勉强。”
贾荀的这番话,倒是他此时的真实想法,他确实喜欢读书,更何况因为有着前世记忆存在,心智上他也并不是真的三岁稚童,所以重活一世,又能有书读,贾荀还是十分满足和开心的。
他前世在离世前都只考了秀才,这辈子贾荀暗自下决心,他一定要考中进士,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给他娘捧回一个诰命回来,方才能甘心。
进士及第,科举为官,一直是他们这些文官清流读书人家教育儿孙的家训。
贾荀上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想和他爹一样,当个清正为民的好官。
他喜欢读书,也想像他爹一样,做了官以后为民做主。
可惜,做官不容易,想要当个好官更难!
想到这,贾荀的眸光也不由地暗淡了几分。
前世他家是出自咸阳贾家的一个嫡支分系,朝党之争,家族也逐渐没落,他爹年轻时中了二甲进士,当了蔡府知州,在任上功绩斐然,后来又调任京城为官,一直到抄家罢官,他爹都是一个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好官。
他爹这一辈子,从不愧对天下黎明百姓,即使蒙冤受屈下了狱,也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清风劲节的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