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街道上人不算少。
步行街两旁是各式的店铺,而宽敞的中部被小贩占领。街头是一块待装修的建筑,但不影响夜晚的繁闹。
“下来,我去那边停车。”江攸在街对面停下,前面人流量大,孩子也多,不方便骑车,“在这儿等我一下。”
邓嘉景乖乖松开手,脚落地起身,揉了揉自己的胃,摸上相机包。在他下来后,江攸也推着车到边上停下。
邓嘉景四处打量,这应该是镇上的繁华地带了,热闹得很。打开相机包,举起相机,调好参数,按下定格键。
身边一阵轻微的风动,邓嘉景并没有在意,可心跳却莫名加速。
直到相机里出现了一张特写笑容。
他手指一颤。
是江攸。
而扰乱他心跳节奏的罪魁祸首自如地说着话,“山上有个古镇,等我忙完了带你去采风。”
山上风景很好,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田园生活的样子。
邓嘉景先是愣了一瞬,然后放下相机。刚才走神,没将人拍下来,他有些懊恼。
听了江攸的话,邓嘉景觉得自己又行了,将相机收回包里,“好。”
江攸见他动作,“不拍了么?”
“不拍啦,人好多。”邓嘉景解释道。人多时候拿着相机拍感觉怪怪的。有些人可能不介意,还兴致勃勃地冲镜头比耶,而有些恨不得离八百米远。
再加上邓嘉景有些怕周围视线集中在他身上,这可跟在班上汇报作业不一样。
而且,他最想拍的镜头已经错过了。
这会儿阳光并不强烈,远方矮山上飘荡着浅红霞光,是他们来时的路。
“江医生你看,”两人还站在原地,邓嘉景用胳膊碰了碰江攸,指着天边,“那边有晚霞。”
江攸垂眸一笑,“是。”
一阵风吹过,撩起青年额前的碎发,他就那样微微仰头注视着身侧的人,入了迷。
“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青年微微仰头看他。
江攸笑着摇头,“没,刚愣了一下。”他迈着步子向前,“街尾有一家面馆很好吃,要不要去尝尝?”
邓嘉景欣然答应。
他们来的是一家野生菌面馆,店铺面积不算很大,摆了七八张桌子。
墙上贴的菜单也和别的面馆相差无几,不过多了个招牌——野生菌面。
江攸端着两碗汤,一碗放到邓嘉景面前,“这家菌汤鲜,喝下去胃会好很多。”
这时邓嘉景是真的愣住了。吐过后他的胃是有些不舒服,但也没表现出来吧。
“谢谢。”汤还冒着热气,邓嘉景弯下腰,凑到碗沿抿了一口。
温度刚刚好。
发觉自己这个动作不太好,直起身的瞬间抬眼观察了一眼江攸。
对方正笑着看他的一举一动。
“……”邓嘉景指了指汤,“有点烫。”
“嗯。”江攸说,“那等它凉一点再喝。”
菌汤确实鲜美,和江攸说的一样。
“江医生,”邓嘉景叫他,“你之前也来这家吃过吗?”
江攸大学在这个省读的,学校位于省会中心,经济还算发达,学校活动也多,经常会有研学。
每个暑假他都参加了,义诊、社会体验、药园学习。
安阳镇风景是不错,可他每次来时心里只有百药园的植物,吃住都在药园里。这家店也是之前他爸来谈药材供应时,顺手把他拉出来吃的。
在某种意义上,江攸也算得上是个不爱出门的人了。
“嗯,之前和我爸一起来过。”江攸从竹筒里取出两双一次性筷子,拆开一双放到邓嘉景碗上,“好几年了,当时就觉得挺好吃的。”
邓嘉景掰开筷子,握在手中搅着碗里的汤,挑出一条颜色淡黄,可能是菌子的东西,很自然地开口问,“这是菌子吗?”
俨然把江攸当做百科全书。
“鸡枞。”江攸喝了口汤,“营养价值很高,还可以用药。”
邓嘉景用话表示了自己的惊讶,“那这顿岂不是很补?”
“……”吃碗面好像也补不到哪儿去,江攸沉默了一下,决定不打击邓嘉景,“应该还是有点的。”
面很快被端上来。
丝丝缕缕的面条上铺着一层各色的菌子,颜色不一,品种不一。
面条口感细嫩爽滑,配上泡菜,又烫又辣,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邓嘉景觉得,这个面比自己做的清汤面好吃十倍。
温热的菌汤将他的胃部熨烫的舒服,他摸了摸肚子,只有吃得很惬意时才会这样。
坐在位置上休息了一会儿,江攸才开口,“去江边走走?”
邓嘉景点头。
安阳镇傍河而建,连接江河的是一座座桥,离他们最近的是一座吊桥。
之前看的攻略里有,邓嘉景记这些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