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列车长写完,马丽丽说:“不花的钱就不是钱,是纪念品,这不违反规定,请帮我转送给小张阿姨好吗?”
列车长写的时候就有预感,这会儿十分干脆的说:“可以,我会帮你给她的。”
送到车厢,列车长对着徐明惠又是好一通感谢和表扬,这才放下盒饭走了。
周围的乘客又是一顿好奇,不过这次妈妈和小姨可没有再次激动宣扬了,主要是呆在那里几个小时,啥也听不懂,不仅无聊,而且又累又饿又渴还不方便,这会儿什么心情也没有了。
之后火车果然又停了两次,直到清晨时才到达终点,足足晚点了八九个小时。
所有乘客都把行李重新背好下车,徐明惠背上最大的行李,死死的拽着马丽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徐明红只需要带着两个旅行包,三个顺着人潮从火车上挤下来,丝毫不敢大意。
马丽丽被牵得踉踉跄跄,眼睛一边盯着妈妈,一边看着小姨,在一堆充满味道的大腿和屁股中挤来挤去,忽然她浑身一松,眼前一亮,终于出站了。
八月的天亮得早,还算凉爽,但空气十分干燥,与幸福小镇那边完全不一样。
“走吧,先去找公交站,出了站向右手边走一点就是。”徐明惠向上顶了顶行李大包说。
公交站果然并不远,但是也站了许多人和行李。第一趟车来了徐明惠没上,等第二趟人不算多的时候她才带着妹妹女儿挤了上去。
“有位置。”徐明惠眼尖,一把把女儿塞到座位上,然后是妹妹,她把行李塞到妹妹脚边,没座位了,她就坐在行李大包上。
“买票了啊,到哪儿啊?”开车后售票员举着票夹子向后头走,“这小孩占了座可得买票啊。”
“这么点小孩还买票?”徐明惠站起来,“那我抱着她。”
“不占座可以,她占一个座就不行了哈。”售票员收了钱,撕下两张小红票给徐明惠。
马丽丽:“我可以坐在大包上。”
徐明惠:“你一个人坐什么坐,我抱着你就行。小红,你拿着包。”
公交车摇摇晃晃,汽油味很重,幸好开着窗。外面街道尘土飞扬,也不知道坐了多久,突然徐明惠叫道,“下车,到了!”三人急急忙忙拿着行李下了公交。
公交车带着一屁股黄沙开走了,马丽丽这时才有空打量一下周围。
北方的平原跟南方丘陵地区真的特别不一样,不管是幸福小镇还是游江县城,房子都盖在小山上,走到哪都是楼梯、上下坡,房屋那叫一个错落有致。
再看这里,村庄的房子都在一个平面上,低矮的小平房带着围墙的院子,完全看不见里头。
再远处田地有的是高高的玉米杆子,有的是大片的麦子,这时候正是要收夏粮的时节,可以看见地里许多人在收割,也有些提着篮子推着车子在路上往来的人。
徐明惠带着两人十分熟络的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七拐八拐的来到一个小院门口。
“到了,就是这儿。”徐明惠放下行李,上前敲门,“大姨,大姨,在家吗?”
“哎,哎,在呢。”人未见声先闻,院门打开,一个高大的穿着蓝黑色粗布短马褂的老太太走了出来,她长着一副鹅蛋脸,眉毛鼻子和嘴巴长得很像孙梅,但是跟孙梅的杏仁大眼不同,老太太眼睛狭长,单眼皮,整个人便显得普通了许多,她就是孙梅的姐姐孙兰。
一见到徐明惠,孙兰就笑成了一朵花,“哎呀,这不是慧慧吗?你可算到了。”又看看后面,“红红也来啦?小姑娘都长这么大了,这就是丽丽吧?小姑娘长的真俊啊。走,快进来快进来。”
几年前孙兰夫妇带着二儿子□□去过幸福小镇,所以徐明红是见过的,不过那会儿马丽丽还没出生。
孙兰说话带着本地口音,但徐明红和马丽丽也能听得懂。
“大姨。”
“姨姥姥好。”
“都好都好。”
几人进了小院,马丽丽打四下打量,小院不大,里面种着当季的瓜果蔬菜,中间一条踩出来的小路,上面铺了几块石头砖块,小路旁边有一口水压井,前面放着个水缸,缸里飘着一个葫芦瓢。在房子前头有一小块空地,这会子空地上堆满了玉米棒子,还有几个柳条框,玉米杆子胡乱的扔在地上。
“看这乱的,也没来得及收拾。”孙兰把挡路的杆子踢到一边。
主屋有两个门,都大开着,门口挂着不知道什么草果子串的门帘,并不怎么响。
进了屋,徐明红十分新奇,好家伙,真没见过一进门就是厨房的,大锅大灶,旁边还有一口缸,再又有堆着柴火和煤块,柴火后还有瓶瓶罐罐,墙上挂着簸箕、漏子、爪篱,这倒是跟家那边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