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姐姐。”
周悬下了马车便瞧见两人凑在一起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毫不迟疑跟着走上前,暗中隔开二人。
杨笛衣悄然擦去眼角泪水,笑着看向周悬,说道,“也辛苦江上。”
“不辛苦,顺路的事情。”
是是是,顺路,馒头靠在马车旁,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也不知道专门请假的是谁,拉着自己早起整理官服的又是谁,在仓库好一通翻找的又是谁。
江书华走到馒头身侧,碰了碰他的胳膊,“不是说给杨姑娘带的有东西吗?不拿下来?”
哦对,差点忘了,馒头连忙将马车上带的一堆东西搬下来,打算送给杨笛衣。
“笛衣姐,这个是.......”
周悬回头望向馒头怀里几个大盒子,蓦地出声,“茶叶拿出来吧。”
“?”,馒头疑惑地看向周悬。
“回头我再送别的。”
周悬可没忘记刚刚方雪明说阿衣脾胃不好,不宜喝绿茶。
“我想起来了,”方雪明往院中走的动作停下,笑吟吟回头看向周悬,“脾胃不和的不是阿衣,而是三白,在狱中待久,是我记错人了。”
说完不等周悬反应,悠悠哉往浴堂沐浴换衣去了。
周悬:“.......”
杨笛衣一脸茫然,“?”
杨三白还沉浸在感动中的情绪被瞬间拉了出来,脸上浮现莫名其妙,关她什么事?
周悬表情好一顿变换,最终沉着脸,将馒头怀中的东西全部抱起,扔到方景和怀中,
“劳烦你,拿进去。”话语中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
方景和:“.......”
只有一脸平静的小易心想,脾胃不和的人不易饮绿茶,和他之前在书中看的一样。
*
家中人多起来,需要准备的吃食也丰富起来,他们原本准备的便有些不够,好在周悬还带了一堆补品。
在杨笛衣授意下,杨三白将能炖的补品全部抱到厨房,美滋滋的与方景和研究起菜谱。
馒头和江书华将马车牵到后院,边喂马边小声说些什么。
小易依旧满脸淡然地抱着医书啃。
杨笛衣原本想去厨房帮忙,被杨三白果断撵了出来。
这厢刚从厨房出来,便瞅见周悬坐在院中的树下的石桌处,望着某个方向出神。
“怎么坐在这儿?”
听到来人的声音,周悬眯起笑眼,“刚刚转了一圈,坐下歇歇。”
杨笛衣在他身旁坐下,闻言笑道,“这么一圈便累了?”
周悬叹口气,“是啊,宅子太小了,瞧得心累。”
杨笛衣:“.......”
杨笛衣到底没忍住,展开一抹笑颜,周悬望着她直达眼底的温柔和欢欣,也跟着笑起来。
“你这句话,倒让我想起幼时的你。”
杨笛衣双手托着下巴,陷入回忆中,“那时的你,还没我高呢,大概也就到我眉眼处吧。”
杨笛衣伸出手大概比划了一下位置。
个子没她高呢,整天跟在她身后,阿衣姐姐阿衣姐姐的喊个不停。
按照父亲的话说,“周家那小儿,属实孟浪。”
谁能想到,当年那样的周家小儿能长成如今沉稳的少年。
不过周悬刚刚那句话,倒透着几分他儿时的活泼。
周悬却是不服气地反驳道:“哪有那么低。”
“真的有。”
杨笛衣在四周找了一圈,目光锁定在院中的那棵大树,朝他招了招手,“你来。”
周悬虽然不懂她要干什么,倒也顺从地跟着站起身。
“我记得,那时你家中也有这么一棵柿子树,”杨笛衣在树旁站立,比着树干处的一处,
“你那时就这么高吧,柿子树栽的年岁长,长得高,你还探不到树枝呢,就说要给我摘柿子吃,结果好不容易爬上去,还没站稳呢,就摔了下来,把陈管家急坏了。”
杨笛衣兀自说着,没注意周悬不知何时已经走到她身后,待她讲述完那日场景,一转身,少年只在她一步之遥的地方。
杨笛衣冷不防撞入少年深邃的目光。
如今早已比她高的少年温柔地注视着她,那么近,她似乎在他眼底寻到一丝熟悉的稚嫩,但更多的是时过境迁的成熟。
“阿衣姐姐,还想吃柿子吗?”
杨笛衣怔住,听到少年接着说道,
“我给你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