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屿踏进小院的时候,不少帮工恭恭敬敬地给她颔首示意,树下桌上的碗里,放着几块小饼,中间写着喜字,看起来很是喜庆。
“叶家那丫头定亲了,就跟之前她娘打听的那胡郎中家的老二胡不言。”孙妈妈解惑道,喜笑颜开。
苏屿点头,“是喜事。”原是如此。
成婚是一生中的大事,苏屿亦替叶盼婷高兴。
江浦苏府必备的东西已购置差不多齐全,其余到时住着再添即可,前两天已经打扫好了,只待主人入住。
最让苏屿欣喜的是,从决定租开始,她找工匠打造的拔步床月底就可以完工,尽管赶了些,可能也会粗糙了些。
她摸着齐珩给她做的一圈围栏,笑着想他那时的模样,像个得心应手的木匠,竟一时有些舍不得。
罗氏替苏屿专门算了搬家的良辰吉日,齐珩说走就走,也不说替他算一算,他的衣服不多,多的是书,满满装了几大箱。
“那就等良辰吉日再搬。”苏屿应,事实上,等到那日,她的床也做好了。
“也不知这搬走,几时还能再见到你,我的屿儿。”老太太有些伤心,一下子眼睛蒙了层雾来,拉着苏屿的手不撒,像刚来的那一天一般。
“半月回来一回能成不?”苏屿笑着埋怨叹气,“让您跟着去您又不去。”
事实上她真无东西可搬,只有刚来的那几个樟木箱子和一个装首饰的官皮箱,如今里面空空如也。
临近九月底。
两辆马车是新买的,停在巷子口,很简洁,只是帘子的颜色是苏屿精心选过的。
由此她和桑宁的行李还是牛车拉过来的,芙蕖没什么东西,而同去的张大明忙得头脚倒悬,新招的徒弟还不是很明白,很多事需要他亲力亲为。
不过短短半年,张大明成长惊人,跟着苏屿学了十成十,都可以带徒弟了。
苏屿给他涨了工钱,今后是跟着她去县城的,这边的活计尚且交给新招的人,他还在交代着,行李还是他姐夫给送来的,传话说晚些时候自己去县城。
高大壮赶着马车,一路上,苏屿的心情都很好。
今日微微飘着小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可苏屿并不觉冷,可能是心境不一样,街口的老槐树,街道两旁的店铺,青石板缝里顽强生长的不知名植物。
与刚来那一天不同,透过车帘,苏屿此刻看到的,不再是纷乱的街道和侵街的市井小民,而是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美好。
发生意外在情理之中,她早知曹氏不会如此安分,恨她恨得牙痒痒,肯定会找机会收拾她,这也是她带了不少护院的原因。
只是没想到的是,高大壮一打五轻轻松松,别说跑路求救,苏屿连马车都没下。
“还敢拿着棍子向我还击?”高大壮拍拍手,看着屁滚尿流的五个人吼着,“回去告诉那曹狗,你们这样的,再来十个我大壮也不怕!”
本欲告官的苏屿见此情景也就算了,他们伤得重多了。
……
从远处望去,这个大门不算气派,只有那两个还算威武的石狮子还算凑合,却让苏屿感到异常亲切。
收了保证金后,手里一下子宽裕起来,苏屿找刘知远商量着购买,分月付款,先付了一千两,剩余的每月还个三十两,加上利率,算起来需要六七年才能还清。
说不定她发了就可以一次性付清了呢,将来的事情谁能说得准?起码现在,这里,是属于她的。
从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绿竹照壁,一进院两侧的角院里,苏屿派人移植了松柏,常年常青,眼间一抹绿,心情好三分。
再往里进的二院便是内院了,主屋,东厢房,西厢房。红色的木质回廊也打扫的干干净净,尤其是院内,一尘不染,院内中间是一个小池塘,亦有残荷少许,来年夏天应该会开荷花。
桑宁早就带着自己的小丫头红果去了自己的房间,喜欢不已,又宽敞又明亮,还很漂亮。
后院的小厨房旁的屋子,是芙蕖的一亩三分地了,又有两个丫头帮衬着,芙蕖如今也算是做了厨房管事。
苏屿对她没别的要求,只一个,不许再提闻琅。
芙蕖没法子,便也不提了,其实到底还是厨房更有吸引力一些,苏屿允她厨房按照她自己的喜好布置,此时正喜得去收拾,尚且把她家公子放到了一边。
搬来的第二日,县令夫人尚且就派人送来了一个雕刻得活灵活的白菜现摆件,很是精巧。
白菜百财,县令夫人知她做生意,想必也是打听过了,所谓投其所好。
苏屿感念其心意,正想着改日登门道谢拜访。
来这江浦,实是应该走这一遭,却未想她尚未递拜帖,县令夫人却来了她这儿。
寒暄了几句,县令夫人直入正题,“苏姑娘,我瞧你也灵透,便不绕弯子了,我实是为我儿来走这一遭,你究竟与他心意是否想通也明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