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她与夏夜星 > 第39章 chapter 39

第39章 chapter 3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书册图片上,是摞在一起的第一期杂志的照片。展露出的杂志封面上,标注着主编的位置刚好有些折痕,但是仔细辩识,确实能看出“边江越”三个字的轮廓。

宋延嘉恍然大悟。

但她紧接着注意到,封面左下角还有几个字,似乎写着“封面摄影/X”。

突然灵光一闪,她也指向那图片,指向第一期封面上古色古香的红墙,以及墙上几枝金灿灿的银杏叶。

“容我好奇一下……这张封面图的摄影师是谁?”

对上女孩狡黠的视线,夏行谦顿了一下,失笑:“……是我。照片拍摄于京大的静园。”

猜中的宋延嘉整个人都喜气洋洋:“您的艺名换了,风格倒是没怎么变。”

夏行谦无奈地揉了揉眉心,解释道:“这个‘X’,其实是边江越自作主张……我自己的名字,他说排版不好看。”

宋延嘉差点给口水呛着。

“……胡说!”她忍俊不禁,小声反驳。他的名字,明明听起来也好听,看起来也好看。

夏行谦看着她的样子,虽不知她具体在高兴些什么,自己笑意却也不觉更加柔和。而后,他继续道:“五百本的销量不算差。总之杂志办了下去。直到大四那年。准备论文之外,我的室友接受了京大的保研,我申请出国深造,其他人也陆续开始准备毕业。

“江越是最大胆的。他开始在京城内寻找可以挂靠的单位,要给《去日留影》申请正式的杂志刊号。

“我在大四的寒假率先拿到了offer,最闲,那年春节我没回章城,而是跟着江越,逛了一遍京城。”

“……哇。”看着十周年特刊上轻描淡写一句“正式申领刊号”,宋延嘉由衷发出小小的感慨声。

夏行谦也略有些出神,仿佛跟随记忆回到了九年前那个冬天。直到除夕放假之前,他们每天都坐很久的地铁或者公交,去往京城的陌生角落。道路上的景色,直到今天仍然历历在目。清晨的阳光,结冰的河面,打滑的道路,呼出的白气;玩闹的小孩,散步的老人,忙碌的上班族,茫然的他们。

打不通的电话,敲不开的门。放凉的茶水,嘲弄的话语声。

很多本该让人低落的细节。可边江越从没认输。

那时候的他……

夏行谦在短暂的沉默间低低叹了口气,垂下眼。

“在春季开学前,我们总算找到了一家出版社,愿意扶持我们的杂志。大学的最后半年,在拿到刊号之前,《去日留影》已经卖进了京城至少五所大学。”

那之后,是夏行谦近乎缺席的时间。

西五区和东八区,一个白天,一个黑夜。对于刚刚投身于工作的人,和尚未完全融入异国他乡的人而言,保持联络远比想象中困难。

即使夏行谦通过电子邮箱向国内发送了很多的摄影作品,也收到了许多的回信,他们仍然无法真实感知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只有假期里短暂的见面,报喜不报忧的寒暄,维系着友情的温度。

直到那一天。

边江越突然双腿无力、无法站立的那一天。

这段过往被夏行谦一笔带过,但宋延嘉仍然心里一紧。她尝试记住了那个叫作“多发性硬化”的病名,听对方缓缓道:

“江越要养病,雨薇也没法不理会他、独自工作。我趁假期在国内的时间,联系上了一位在《青年》杂志从事编辑工作的学姐,请她帮忙接手《去日留影》的总编一职。”

《青年》杂志——宋延嘉呆了一下。这可以说是国内最有名的文艺杂志了。

“我的室友在完成硕士学业之后,也选择了回到《去日留影》,成为了编辑部的图片主编,直到现在。”

宋延嘉一下子反应过来是谁:“陈文翰老师?”这位大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真名走天下,绝不用艺名,她应该没认错。

夏行谦点了点头:“是他。”

宋延嘉肃然起敬。周年联谊时她也见过陈文翰,很瘦,头发长度看起来很久没剪,带点自然卷,很有艺术家的风范,也挺像摇滚乐队男贝斯手的形象,居然是京大保研的学霸……果然人不可貌相。

关于杂志的故事讲到这里,夏行谦在手机里调出一张照片,把它放到了宋延嘉面前。

照片上,是几个年轻男女,一同站在京大著名的校训石碑前。石碑上写着“立身笃行,广博自由”,石碑前年轻人们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宋延嘉仔仔细细地看,很快排除掉几张陌生脸孔,辨认出里面头发一如既往半长不短的陈文翰,以及彼时还一头利落短发的李雨薇。

C位,是捧着第一期《去日留影》的边江越,站得笔挺,气质洒脱不羁。

他旁边,那位双手揣在夹克兜里、气质冷淡的高挑酷哥……

宋延嘉一把捂住了脸,亡羊补牢地掩盖自己压不住的嘴角。

哦——原来这就是二十岁的夏行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