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王文茵点头道:“本朝的农户经常因为农作物欠收而负债累累,这其中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只一味索取,不懂如何反哺土地才是粮食产量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
“生态农场的优点是能让所有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形成一个生态闭环,比如种植覆土作物重建土壤,覆土作物又为牛羊提供食物,牛羊留下粪便又能反过来加强土壤的健康,动植物可以自我持续、自我调节、循环共存,生生不息。”【注1】
苏轼捻须思索,颔首道:“生态闭环……听起来确实很理想,但若是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错,会不会对整个生态闭环造成毁灭性破坏?”
王文茵不得不给苏轼点个大大的赞,也就是像苏轼和她祖父王安石这样亲身下过地,跟农户有过深入的交流切磋的务实性官员才能如此敏锐地发现核心问题所在。
“大人的说的没错,完美的生态闭环只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现实是生态平衡随时会被各种不确定的外来因素所破坏。”
赵元宁脱口而出:“那该如何是好?”
“不必担心,所有的动植物都有天敌,自然界的生态会通过自我调节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那么阿茵你打算如何将这种生态农场的模式孵化复制到别的地方去呢?”苏轼问出了最想问的问题。
王文茵自信地笑了笑,“我打算将这个丰收农场作为农学基地,通过授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新型农民、传播先进的再生农业种植技术。”
“可否讲得具体些?”苏轼洗耳恭听。
王文茵将苏轼赵元宁二人请到静缘庵内,让人抬出一块她自制的移动黑板,边写边画边讲解。
“正如我先前说的,生态农场分为堆肥、种植、养殖和加工四大模块。首先,堆肥模块作为农场的核心技术不仅可以为自家农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肥料,还能同时对外出售有机肥料。堆肥技术虽然不难掌握,但有机肥的发酵固化却需要整整18个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农户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自产自销有机肥料的,所以出售价廉物美的有机肥将会成为农场可观的收入来源。”【注1】
苏轼惊讶地瞪大了眼,看似不起眼的肥料都能拿去换银子,阿茵这丫头的经商头脑怕是连她祖父王安石都望尘莫及吧。
“其次是种植模块。”王文茵指着黑板上的几行字道:“根据我从各个渠道收集起来的信息汇总后得出的结论是,农作物欠收不仅仅是因为天灾,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种地方法。为此我收集整理了一些经过验证的有效种地经验,这些经验将会率先在我自己的农场试验田上进行实践,等取得成绩后再推广普及,传授给其他农户。”
“小娘子能说一下都有哪些先进的种地经验可供参考?”赵元宁发现自己突然对种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可以!”王文茵很喜欢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欣然道:“首先第一点便是关于如何正确地耕地和犁地。每年水稻种植前的第一次耕地时间需要提前30天,耕地能使田地更平整,土层更松软,这样有利于插秧,方便后期管理。而犁地则是每四年进行一次就够了,犁地是为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要将深层的土壤与表层的土壤做一次交换,这样更有利于水稻禾苗根部的生长,有利于水稻吸收大量土壤里的肥料,增强水稻抗风抗倒伏的能力。”【注1】
“其次便是农田除草的问题,可以通过淹除旱草、诱发水草的方式降低除草的成本,将淹死的杂草转换成种植水稻的肥料。第三则是用绿肥固氮、底肥养地,意思就是冬季的时候可以先在水稻田里种些豆类作物当绿肥,豆类的根瘤菌会把空气中的氮转换到土壤里去,而氮则是水稻生长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注1】
前面关于种植的专业知识苏轼还能勉强听得懂,等王文茵嘣出什么“固氮啦”“根瘤菌啦”之类现代农业名词时,他开始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怀疑。怎么王文茵这个年仅十岁的小丫头知识面比自己还广?她这都是打哪儿学来的农业知识?
不过苏轼素来不耻下问,举手道:“敢问女先生,何谓‘固氮’?又何谓‘根瘤菌’?”
赵元宁是知道王文茵穿越过后世的人,所以从她嘴里冒出任何稀奇古怪的词汇来他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可苏轼并不知道究中缘由,赵元宁暗暗替王文茵捏了一把冷汗。
一时口快没注意,竟然将这个朝代还没诞生的一些现代农业名词给漏了出来,王文茵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名词嘛本来就是人造出来的,她笑嘻嘻胡诌道:“‘固氮’‘根瘤菌’都是我根据农户们口述的种植经验自己总结归纳出来的词汇,大人只需要知道大概意思便可以了,不必深究来源。”
对此苏轼倒是没什么意见,他是跟底层的农民打过交道的,农民大部分都没念过书,对农业和种植的经验来自于口口相传,有时候同一种东西会因方言口音的变化而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所以王文茵自己生造词汇来下定义在苏轼看来反而很合理。
这段小插曲就这么一笔带过,王文茵继续讲解:“所谓的底肥养田呢,就是将农场养殖的鸡鸭猪牛羊的动物粪便连同秸秆、稻壳、杂草和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微生物菌群一起混合到田里。这些底肥不仅能滋养土地,还能给稻田里的鱼虾蟹蜗牛蚯蚓等动物带去充足的食物和养料。土壤里的生物越多,土壤品质就越好,水稻产量也就相应提高了。”【注1】
“最后一点是关于养田修埂的。大部分的田里都有黄鳝、泥鳅、虾蟹、昆虫等生物打地洞,这些洞容易造成田地不平、漏水等问题。所以必须先放水养田,将这些生物从洞里赶出来,这时候鸟群就会来啄食田里的生物。等鸟雀吃饱飞走后农户再将田里的水放掉,便能清楚看到哪些地方不平整需要填平修埂了。如此一来,种植水稻的时候便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了。”【注1】
“以上这些关于种地的经验只是我们农场种植模块中很小一部分,此外农场还有育苗区、大棚种植区、小拱棚种植区、露天种植区等根据季节和农作物的不同品种分门别类的种植管理方式。”【注1】
王文茵缓了口气,一股脑说了这么多,直觉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颇有眼力见的赵元宁恭恭敬敬奉上一杯茶水,学着苏轼的口吻道:“女先生,先喝杯水解解渴。”
王文茵不顾形象地将一杯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后,终于有点缓过来了。放下杯子,说道:“至于养殖和食品加工模块,因还在摸索中暂时没什么经验可谈,不过以上这些还都不是我办农场的真正目的。”
这都还不是,那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苏轼同赵元宁不约而同竖起了耳朵。
“我办农场真正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家喻户晓的农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