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北宋女子创业记 > 第14章 第十四章 采购香药

第14章 第十四章 采购香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药铺在河对岸,附近没有桥,王文茵沿着河绕了好大一圈才从两岸相连的石桥上跨越到对岸。远远看见铺子门口的招牌上写着“赵太丞家药铺”几个字,顾名思义这家药铺是赵姓太医丞所办。【注5】

宋代的药铺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种,官办的叫“太平惠民和剂局”,隶属太医局,是官办的药事机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连锁药店。和剂局遍布宋朝各地,有官方背书,除了出售已经调配好的常见药物或药材,也兼做全科门诊部,以惠民的价格为光大人民群众看诊、治病、配药。【注6】

而像“赵太丞家药铺”这类民营药店虽然也能看病,却是除了头痛脑热、伤风感冒、肠胃不适等常见病外,更擅长的还是某一类专科,诸如儿科、内科什么的。

赵太丞家药铺临河,正对着一个拐角的小码头,两侧是书肆和钱庄,闹中取静,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大部分药铺都是按前店后坊的格局来布置,前面店铺主要负责陈列售卖药材,规模大一些的药铺还会有郎中坐诊,病人请完脉便可直接从药铺里买药回去煎制,十分便利。而后面的作坊则是用来进购、存储和加工药材的。【注7】

王文茵踏入药铺,发现对着大门的柜台后面有两名伙计正在药橱前用戥子称量药材,左手方靠墙的桌旁却不见坐诊的郎中,便上前询问:“店家,我想买点药。”

听见有人问药,其中一名伙计转过身来跟王文茵打了个照面,两人皆是一愣。

“是你呀?”伙计正是先前在胡辣汤店里仗义执言的阳光大男孩,发现来人是王文茵也有些意外,再仔细观察她的脸色,实在没看出有何病症,便问道:“小娘子可是身上哪里感到不适?”

“郎君误会了,我是想帮卧病在床的婶娘问点药,再顺便买点香药回去。”王文茵将李阿萍母亲的症状大致描述了一番。

阳光大男孩凝神思索片刻后道:“在没见到病患本人之前怕是不好判断,不知小娘子口中这位婶娘现在何处?”

“在静缘庵。”王文茵顿了顿又补充道:“便是丰收村的福田院。”

阳光大男孩点头:“我知道那地方,先前曾去过。”

这下轮到王文茵惊讶了,眼前这位郎君虽然一身伙计装束,但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去福田院的人。

大概是看出王文茵的疑惑,阳光大男孩腼腆道:“我是跟着兄长一起去行医的。”

“原来郎君是大夫啊。”王文茵油然起敬:“失敬失敬。”

阳光大男孩的脸唰一下就红了,摆手道:“我学艺不精,还没出师,只是懂点皮毛而已。小娘子若是不嫌弃,我可以明日亲自前往静缘庵替你的婶娘问诊。”

王文茵大喜过望,朝大男孩福了一福:“我替婶娘先谢过郎君。”

“小娘子不必客气。”阳光大男孩还了一礼:“不知小娘子贵姓?”

“奴家王氏。”王文茵道:“敢问郎君贵姓?”

“鄙姓赵,家中排行行四。”

王文茵心说,这位赵四郎该不会是被派来基层实习的太子爷吧?

结果人家还真是。

“这间药铺乃是我祖父创立,如今由家父和兄长接管。”赵四郎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只是打下手的,平时也会在这儿坐诊,偶尔免费替人看病出义诊。”

王文茵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免费出义诊是否含有附带条件?”

赵四郎哈哈大笑:“小娘子放心,我为普通百姓看病出义诊绝无任何附带条件。”

王文茵尴尬笑了笑:“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赵四郎摇头:“不怪小娘子,我家药铺以卖药为主,深知普通人看病不易,我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王文茵岂会不知底层人看病难这个道理,她自己就是死里逃生才侥幸活下来的,其他人未必能有她这般好运,所以对赵四郎的义举心生佩服,赞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郎君义举奴家很是敬佩。”

赵四郎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岔开话题:“小娘子还想买何种香药?”

王文茵拿出一张纸交给赵四郎:“我需要八角、肉桂、胡椒、花椒、陈皮、山柰、香叶、茴香、甘草、丁香、砂仁、草果、白芷、木香、良姜、干姜、豆肉蔻、白豆蔻、和草豆蔻若干钱,具体数量已经写在单子上了。” 【注8】【注9】

赵四郎拿着采购单研究了半天,很费解:“小娘子买这许多辛香料是做何用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