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北宋女子创业记 > 第12章 第十二章 饸饹床子

第12章 第十二章 饸饹床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且祖父生前积极变法改革针对的正是文相公之流的保守派和权贵阶层,朝堂之事虽不是她一介女子能掺和的,但穿越去过后世的王文茵已将人人平等的观念刻入心中,并深以为然。即便文家开出更好的条件,她也不愿跟他们走太近,何况外面天大地大,总有容纳她的一席之地。

*****

送货小分队回来后,便进入了每日最开心的环节——数钱。

今日虽然多得了十两赏银,但那只是意外之财,王文茵没太放心上,盘完帐告诉张二嫂:“今日虽多得了十两赏银,但总体收入跟昨日差不多,订购米粉的除了文家庄,基本就只有这17家农户,再多也不会有了,估计过阵子还会减少。”

张二嫂一听开始紧张起来:“那岂不是会亏本?”

“目前暂时还不会亏,不过时间长了销售就会进入停滞状态,亏损也是必然的结果。”

王文茵的淡定理性落在张二嫂眼里就是胸有成竹,她知道小娘子必定有办法纡困。

“小娘子是不是想到新的路数了?”

王文茵想了想说:“咱们要扩大经营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丰收村。”

“小娘子的意思是要把米粉卖去镇上?”张二嫂掰着指头盘算:“离此处最近的朱仙镇脚程至少一个时辰(两小时)【注1】,且每日须得多备至少一百斤鲜米粉才够卖,这样一来人手怕是不够……”

王文茵点头:“人手不够可以增加,不过将鲜米粉运去朱仙镇售卖就太费事了。”

“不卖鲜米粉那卖啥?”张二嫂被她搞糊涂了。

“卖干米线。”王文茵解释给她听:“干米线跟鲜米粉的区别前者是干的,后者是鲜的。干的米线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且运输方便,不像鲜米粉须得当日现做现吃,否则就容易坏。”

张二嫂领悟力极强:“那咱们岂不是可以把干米线卖去汴京城?”

王文茵笑眯眯点头:“卖去边疆都行,干米线的保质期很长,存放一年都不会坏。”

“我就知道小娘子一定有法子。”张二嫂喜不自禁,拍手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开工吧?”

“制作干米线需要准备一些工具。”王文茵道:“我记得婶子你先前提到过福田院里有人擅长木工?”

张二嫂回想了一番,这才记起前头王文茵让她给住在福田院里的人做个什么背景调查,看看大家以前都做过啥,会点什么手艺之类的,便点头:“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叫穆叔,年轻时候是个木匠,凭着一手精湛的活计攒下了丰厚的家产。可惜后来家中不幸走水,他拼尽全力未能将妻儿救出,自己也被烧伤毁容,最后流落至此,整日浑浑噩噩的,跟活死人没啥两样。”

王文茵在心里叹气,人一旦失去精神支柱,生活也就失去了方向。

“婶子,我画一副工具模型图,麻烦你拿去给穆叔看看,问他是否能做出来。”

“哎,好。”

王文茵提笔画了一个类似饸饹床子的工具,这种专门用来压面线的工具主体构造由支架、压杆、壶柱、床壶和床身组成。床身主体不难做,唯独床壶和壶柱是需要有经验老道的木匠精心打造才能经得起千百次的捶压。【注2】

张二嫂去了没多久就带回来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

这个叫穆叔的男人其实并不老,只是头发已经花白,左眼又是瞎的,整张脸上布满了烧伤后留下的瘢痕,身上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看起来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一般可怖。

大概是自觉面部可憎,穆叔总是低垂着头,不敢跟人对视,蔫头巴脑的样子让人误以为他垂垂老矣。

“小娘子,这位便是穆叔。”张二嫂介绍道:“他说你画的这个工具他能做,但须同你解释一下,我便将他带来了。”

王文茵站起来,上前向穆叔行了个礼,和气地喊了一声:“穆叔,有劳了。”

穆叔惊了一跳,连连后退,摆手道:“不敢当,小娘子看得起我,是我的荣幸。”

“穆叔可是有话要同我说?”

穆叔依然低垂着头,将王文茵画的图纸放在案几上展平,指着图中的饸饹床子道:“听二嫂子说,小娘子是想用这工具压制米线?”

“正是。”

“若是如此,这工具的主体架子倒不费事,普通的硬杂木便可制作。只是这压面线的壶柱必须选用最好最坚硬的硬杂木打磨方成。” 【注2】穆叔微微抬头看了王文茵一眼,又迅速低下头道:“附近山林里怕是没有优质的硬杂木,只能去朱仙镇上选购。”

王文茵当场拍板:“既如此,咱们明日便动身去朱仙镇采买所需木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