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北宋女子创业记 > 第11章 第十一章 三鲜米粉

第11章 第十一章 三鲜米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既然是赁屋,那就是来送钱的,妙善脸色稍霁,问道:“原先那间屋子不够住吗?”

“现下住的那间屋子我想用作仓房。”王文茵没提她们现在住的那间柴房四处漏风,到了半夜更是冷得像冰窟窿。

妙善心里清楚柴房里头什么样,静缘庵里能住人的房子并不多,别说后院那些给流民住的破茅屋,就连她们几个老尼姑自己住的禅房也都是年久失修的老破旧,谁让她们没钱请人修葺呢。

“小娘子想赁哪间屋子?”

“便是隔壁那间仓房。”

妙善皱了皱眉,柴房隔壁那间仓房是专门用来储藏粮食的,不仅坚固,密封性也最好,若是租出去粮食搁哪儿去?

王文茵看出妙善的迟疑,便道:“师太可是担心我付不起租金?”

妙善呵呵笑:“小娘子怎么可能付不起租金,只是隔壁那间仓房是庵里用来储藏粮食的,怕是不太方便。”

“若是我以月租三百文赁下两间房,师太意下如何?”

王文茵给了妙善一个无法拒绝的租金价格,三百文钱租两间破房子,还是在远离汴京城的穷乡僻壤,要知道汴京城内由北宋政府管理的店宅务推出的公租房月租也才四五百文。【注1】

不过是将粮食挪个地方储藏,每月便能入袋三百文,妙善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双方就这么愉快地签订了新的契约。王文茵以每月370文的租金租下了一间小灶房、一间柴房和一间仓房,此外还需每月再付70文钱租用静缘庵的招牌做米粉买卖。

王文茵带着赎回来的玉佩和新签的租赁契书回到小灶房,送货小分队的成员们已经回来了。

得知王小娘子竟然花了370文钱租下了三间破房子,几名员工都替她感到肉疼。但当王文茵宣布让他们几人从难民群居的破草屋里搬到新租下的夯土房内后,所有人都感动坏了。

静缘庵收容老弱病残的几间破屋子都是大通铺,不分年龄,无论性别,有病没病,统统杂居在一起,住宿环境比山下村子里流民扎堆住的窝棚好不到哪里去。

从大通铺搬到柴房,相当于从群租房升级到多人间,王大崔却觉得他们几个搬出来住的已经跟剩下的那些人不一样了。毕竟,他们是有能力靠自己挣钱吃饭,不再需要官府的施舍和救济,心理上彻底摆脱了低人一等的卑微感。

王文茵让张二嫂和她两个孩子跟她们姐弟一起搬到隔壁的仓房里,柴房则留给王大崔、周婆子和李三毛一家住。

这间原本用作仓房的屋子比隔壁的柴房可暖和多了,墙体结实,屋顶厚重,紧闭的门窗把寒冷的空气隔绝在屋外。张二嫂在床板上铺了厚厚一层草垛,再垫上一张旧衾盖,晚上睡觉躺在上面别提有多暖和了。

搬完家第一件事就是盘账,王文茵拿出账本清算这两天的收入和支出。

今日订购米粉的人家增加到了17户,加上送去文家庄的80斤鲜米粉,一共送出去148斤鲜米粉,相当于支出74宋斤籼米的食材成本。回收的籼米总计68宋斤,两项扣除后支出籼米6宋斤,加上昨日收回来的8宋斤籼米,共计盈余2宋斤籼米。

今日的人工增加了一个送货记账的王小郎君,自己的弟弟嘛王文茵给他开50文钱一天的工钱,这一天的人力成本就增加到了700文。文家给的赏银和定金加起来一共4两银子,也就是官陌3080文铜钱,刨去人力成本,盈余2380文,加上昨日的890文,两天收入共计3270文。

赎回抵押的玉佩付出770文,加上房租(370文)和招牌(70文)共计支付了1210文,收支相减还剩下2060文。

“这两天共计盈利籼米2宋斤,铜钱2060文。”王文茵将账本摊开来给张二嫂看。

张二嫂虽然不识字,但懂一点基础的算学,掰着手指头数了数道:“平均下来约等于每日净赚1斤米,1030文铜钱?”

王文茵点头:“可以这么说。”

“那咱们一个月岂不是能赚40贯钱30斤米?!”

“……差不多。”

王文茵心说,这样的收入是建立在每日有稳定的订单量和赏银的基础上,可做生意没有绝对的稳定因素,任何风险都有可能存在。不过她没挑明,今日这么开心她不想扫张二嫂的兴,况且她的目标可不止于丰收村这个小笼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