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中同学2小声道,“如果时间太久,我们就去办公室救你。”
高中同学3跟着鼓励道,“我们一定会救你的。”
当年小朋友之间的友情就是这么纯粹。
—————— —————— ——————
周家林去上学了,王季明没闲着,洗干净双手,先揉面,加入昨天发酵好的面团,包好包子,一个个放入蒸笼,盖上盖子,等它们膨胀,再次洗手,擦干,戴上手套,拿一个塑料洗菜篮,来到仓库里,熟练地步到自己要拿的水果旁边,停步,九十度弯腰,将那些躺在竹筐里的芒果取出来,放进自己搭在旁边的菜篮子里,等待填满之后,转身离开。
水果洗好,王季明打着火,在等待包子熟透的过程中,削皮的速度有多快,出摊的速度就有多快。
没一会,王季明踩着托着多个蒸笼的三轮车,停在熟悉的路口边上(八十年代城管不是很多,可以在路边摆摊),“呼……”到了目的地没闲着,快速摆好售卖的物品,“好了。”等待客人自动上门。
很快一个可爱的路人的孩子跑过来,“妈妈我要吃那个!”
“外面的东西不干净!”路人明显是看不上摊位里的东西。
路人的孩子不愿意离开,任性地大叫,“我就要吃!”
路人拿孩子没办法,“唉……”
“要吃,要吃,要吃嘛!”路人的孩子知道自己有机会,更加卖力地上演孩子的任性可以做到何等地步,“妈妈我要吃!”
路人明知道在街边灰尘大,包子不干净,还是为了孩子,询问起小贩,“这个包子怎么卖?”
王季明规矩的报数,“一块钱一个肉包,五毛钱菜包,两毛钱一个馒头。”
路人担心肉包里的肉不好,馒头孩子可能不喜欢,果断道,“要两个菜包,谢谢。”
“好,”王季明这就帮他捡两个菜包,一手交货,一手收钱,“谢谢惠顾。”
“小哥哥出摊了!”路人2骑着自行车过来,熟练的停在他身边,“我每样都要一个,谢谢!”
“好,麻烦你等我一下,”王季明低头找白色塑料袋。
路人2知道他童叟无欺,“不着急。”只需要等他一小会,就能拿到自己点的包子。
—————— —————— ——————
下课后的周家林,不想回家,因为家中有个嘴毒又势利眼的母亲,和一个时常不在家,也不管家事的父亲。周家林不明白,两个不靠谱的大人为什么可以生出这么温和又有责任心的孩子。这类比买彩票中三等奖要难上百倍的奇迹,一般人没这运气,读者们你们也要悠着点,生出来的孩子哪怕不优秀,也塞不回去。
周家林的母亲一见进门的人,“你昨晚去哪里了?”
周家林不耐烦的回答,“我去朋友家了。”
“哪个朋友?”周家林的母亲可是去了他所有同学的家里。(八十年代,大部分就读的学生都是附近住户的孩子)
周家林不想解释,“我累了。”
“饭都没吃,你累什么累?”周家林的母亲突然想到一个人,“你是不是去王季明那里了?”
周家林没有吱声。
“你总这么麻烦别人,过意得去吗?”周家林的母亲见过那个男孩,明显是个懦弱好拿捏的受气包,不像自己叛逆的儿子,“你都多大的人了,还需要我教你做人的道理?”
“这是我的生活,你能不能不要管得这么宽?”周家林不爽她去打扰自己喜欢的人。
“你是我生的,我不管你……”周家林的母亲正要开启吐槽模式,就被对方忽略,转身打开刚关上的大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你要去哪里?”叫喊着,“你要去哪里?”嘶吼着,“周家林!周家林!周家林!你给我回来!”屋里依旧只有自己的声音,“周家林!”气愤不已,却无能为力。
—————— —————— ——————
辛勤劳作的王季明看着空空如也的蒸笼,笑开了花。不管是一毛钱,还是十块钱,对贫穷的王季明来说都是收益,紧紧地拽在手里,收入布包,踏上回家的路。
推开无人的房门,王季明知道想吃午饭就必须自己动手。
极少抱怨老天不公的王季明勤勤恳恳地取来食材,将它们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周家林跑得飞快,“哈……”因为背后负重书包掂量得久了,弄痛了后背。
刚吃完午饭的王季明正要忙活晚上摆摊的活路,却因为某个人的闯入,打断了自己规划好的每日流程,“周家林?”
周家林喘着粗气,“季明,”脱下书包,奔向他,“季明,我从家里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