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芽早早开始准备暖房种菜,夏天柱子沤了不少肥,这一次的土特别好,宋阿爷看了也说好。春芽西厢两个房间全用上不说,还让二春回家也收拾了一间厢房出来:“二哥你家就种韭菜,割了还能长,不是多麻烦的事,自家不吃就卖给我,我都要。”
宋老四知道了特地回来说:“冬日多种点菜,我这里卖得出去,让柱子隔两日送一趟就是了。豆芽也可以发一点,卖不出去自家也能吃。”
春芽点头应了,早些日子种下去的菠菜出苗了,打了霜还能长。春芽见是个经冻的,晚上盖上稻草帘子,白天掀开来,长得一直不错。
荒地里一亩青蒜长得也好,每天一早春芽都去掐了一把蒜叶回来,无论是调味还是做酱都好。二春媳妇刨了一个蒜头看了,蒜头还小,蒜叶子倒先吃了。
春芽的酱油终于酿好了,宋老四专程赶了骡车来运酱油。宋老四一下子就要了五缸甜酱油:“这酱油吃起来咸鲜,回味却有股子甘甜,去年我送了老客一些,不少人家来下定,今年先拿五缸试试,明年要多少再说。”
宋老四知道春芽做出来的酱油味道好,在店里挂了个“甜秋油”的招牌揽客。酱油用新长成的黄豆在秋天日晒夜露发酵而成,农村很多人家自家酿上一小罐子吃,酿多了保存不善会坏,因而酿得不多,算是秋日的咸鲜味,又叫秋油。
“再给我腌十罐子甜蒜,你四婶爱吃,说肯定好卖。”宋老四敲着桌子和春芽算数:“家里有蒜头吗?”
“有,地里还有一亩没收呢,不够我让大伯在村里再收点。甜蒜要糖,四叔你下次给我带点糖来,酱油也能腌蒜头,要不要?”春芽算着家里的蒜头,可以泡两小缸出来。
“行,回头我送十个五斤的罐子回去,年底吃甜蒜的人家多。”宋老四敲定了数量:“甜蒜我按算给你······嗯,一斤干蒜可以泡出多少甜蒜你有数吗?”
“两斤左右吧,甜蒜是湿的,压称。”春芽想了想道。
“那我按五个铜子一斤干蒜跟你结账,你先泡十斤给我。”宋老四和春芽一一说定了数量,才在账本上签字。
说完生意上的事,春芽说:“四叔,今年年夜饭我想在家办,你和大伯都来吃,好不好?”
宋老四看着越来越有当家人样子的春芽问道:“你这是怎么想出来的?”
春芽低下头收拾好账本说道:“今年我好几个月没在家,柱子几个托赖大伯和二哥一家照顾。平日大家都忙,我想着年底聚到一起吃顿好的。”
宋老四来了兴致连忙说道:“好,今年年夜饭就在你家吃,那个烧鸭子能不能做多两只?”
“好呢。”春芽笑:“明年我也养几只鸭,春花几时回来?”
“估计还是中秋,怎么着孩子都要过了周岁才好出门。”宋老四高兴地说道:“春花生了个儿子,比我儿子小两个月。”
春芽笑眯眯地听宋老四“我儿子”“春花儿子”的说,压根没想起来春花儿子是他外孙。
甜蒜泡了出来,春芽又做了一回年糕,贴了几炉子烧饼用框装了去县城看宋四婶。现在是冬月,天气够冷,吃食放得住。春蕊一直惦记着下乡来,宋四婶家里忙走不脱,春蕊便让柱子捎信给春芽,怎么也要给她做点好吃得来。
宋四婶给宋阿爷春芽几个做了一身新冬衣,内里用的是丝绵,又轻便又暖和,春芽要给钱,宋四婶拦住了:“我也不是不要你的钱,就是你放在我这里的彩锻,我想留给春蕊做嫁妆,等我问了价钱再跟你算账。冬衣我给你们收起了两寸,明年放下来一样合身。”
春芽想说缎子她送给妹妹了,看宋四婶要算账的样子也点头应了。宋四婶如今有个儿子占住手,家里收拾不开,春芽想着包子卷子在家里做好让柱子送过来,宋四婶自己就不用做了,这点子吃食宋四婶不会跟自己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