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我说的是给铜子那种,一天五个铜子可好?”春芽也知道短工一天能得十个铜子,有些能干的去扛活一天能得二十个铜子。
“尽胡说。”二春媳妇抬起头瞪了一眼春芽,“你铜子多的没地方花了?”
“二嫂,我想过了。”春芽放好手里的菜说道:“以后我每天都要做这些熟菜。这些菜要摘要洗,每天上半晌我都忙得跟陀螺似得,春苗还小搭不上手。若是一日两日二嫂你帮我做了也就算了,这天天来,二嫂你不要工钱,我就去请别人去。”
二春媳妇听说天天有活干,也有了劲头。她道:“你说得也在理,只每日给我算两个铜子就好,你家的活又不重,也不要做半天的。”
春芽没有和二春媳妇再拉扯,就这么说定了。每日二春媳妇一早过来帮春芽去地里把菜挖了,拿回来摘洗干净,春芽吃了朝食就能做,做好柱子再赶在晌午前送到宋盐菜。
柱子又开始了天天往县城送菜的活计,等泡萝卜也到了宋盐菜,春芽又有了两个银元进账。眼看着要秋收了,春芽把地里黄豆全起了,趁着天好来回翻了几遍地,两亩荒地一亩又种了一茬萝卜,另一亩起了垄子隔了巴掌大地方点了一粒蒜头。
春芽带回来一种叫菠菜的种子,据说耐寒,春芽也泡了种子,在后院撒了一小片地,一天几次地巡看着,就等发芽好移苗。
春芽不仅自己种,还带着二春媳妇一起种。春芽拿出种子给二春媳妇:“二嫂你也种,收了自己吃也好,吃不惯卖给我也行。”
二春媳妇对春芽有着天然的信任,往年春芽晒菜她跟着晒,宋阿奶没少夸她会过日子。如今春芽做了熟菜去宋盐菜,菜不够二春媳妇也在自家菜园子里挖,三个铜子两个铜子记着账,前前后加起来有一个银元的数了。
春芽种菜,二春媳妇跟着种,还使唤二春来挑水。别人家秋收前养一养膘好秋收,春芽和二春一家子忙个不停,还没等秋收两家人都晒得黝黑发亮,宋大伯娘看了心疼得不行,来跟春芽商量:“春芽你要什么菜,我让你大伯在村里收可好?”
春芽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二春媳妇每次拿菜来,春芽就随便估估,自家人不计较,只是一直这样可不行。宋大伯家里有称,靠山村家家有菜园,各家收一点比春芽种多少都方便。
这次春芽在家秋收,割稻子还好,春芽柱子春苗割了两日把三亩稻田收了,脱粒扬场还是请了二春媳妇的哥哥,回头糯稻和高粱收上来一并脱粒。
稻子割上来靠山村人又踩上了水车,旧年雨水少二茬稻没多少收成,今年村长组织人手隔三差五地踩一回水,二茬稻看着抽青了。二春的两个舅子看到了说“明年我们也试试种早稻。”
中秋前夕糯稻总算可以收了,糯稻的个头看着比大稻短,身量也细,一亩糯稻才收了三百斤,别人还好,柱子气哼哼地说道:“我要多沤肥,明年怎么着也要种好点。”
新收了糯稻,春芽就琢磨着怎么吃。春芽拿了一包糯稻去碾坊,碾出来的米更短小一下,颜色也更白。靠山村人主要种的是大米,也就是粳米,新米的颜色更清更透,新米煮出来的粥呈黄绿色,非常清香。糯米煮出来的粥更粘稠,放凉一点黏糊糊的能拉出丝来。
吃完糯米粥,春芽又琢磨其他吃食。春芽想了想,泡了一盆糯米,打算打成糯米粉,做年糕吃。春芽早就惦记着又香又甜的年糕了,这样想着,春芽又泡了一盆大米,做年糕全是糯米粉不行,需要掺杂一些米粉,据说三七开最好,春芽打算自己试试不同的比例。
年糕么,自然是甜的好吃,红豆陷就好。春芽一边琢磨一边交代柱子要买的东西:“五花肉多买两条,板油有多少买多少。红豆多买几斤,年糕模子芽多买两个,你看着买不同花样的。”青山县城附近年糕是方块型年糕,一块平底的模板上面搭积木似的横竖六根木条互相扣着,一板年糕横五纵五,大小都一样,只年糕托子底下雕着不同的花纹。
吃完糯米粥春芽又煮了糯米饭来吃,糯米煮饭比粳米需要的水少,米粒更硬一些,嚼起来却更香甜。宋阿爷吃了半碗便住了手:“这糯米不好消化,你少给木头林子吃。”
二春媳妇却说:“这糯米怎么吃起来跟高粱米有点像?”
“高粱多粗啊?”二春摇摇头说,“糯米是细粮。”
春芽听了却动起了心思,家里库房还有高粱,一直没有吃,不如磨了粉来兑着糯米粉来吃。
等柱子从县城买了五花肉回来,春芽用糯米捞饭做了一锅炒糯米饭,五花肉丁,萝卜干丁,一起用酱油炒了,最后加入新鲜的黄瓜丁再撒一把小香葱出锅,又香又糯,吃得柱子扶墙:“大姐,糯米饭太好吃了,明年我们种两亩糯稻吧?”这下子倒不记得糯稻亩产比大稻少许多这件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