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你少吃干的,上火,”宋阿奶在院子里嘱咐她,“用开水泡了再吃。”
桂枝用盘子装了一把出来一边让二春媳妇一边塞了两根给宋阿奶。
“我不要,”宋阿奶避开,“嚼不动,回头我拿两把回去,饿了用开水泡着吃。”
“我吃着刚刚好,”二春媳妇捏了一根吃着,“酥,脆,香,比集上卖的还好吃,春芽妹妹怎地什么都会!”
柱子拿了鱼回来看到馓子连忙放下鱼桶要拿馓子吃。
“去,去,洗手。”桂枝嫌弃地说,“鱼桶拎远点。”
一时馓子炸好了,大家都在院子里吃馓子。
春芽看了看虾桶:“今天虾不少,大的捡出来包饺子,小的做个虾酱。”又看向另外一个鱼桶:“这么多鱼,腌点咸鱼做糟鱼吧。”
“糟鱼要酒糟才好吃,二春把我的酒壶拿来给芽妮,”宋阿爷背着手踱进来:“柱子,竹篓好用吧?要不要跟阿爷学?”
吃光一把馓子,柱子停了手,到后院抱了一捆麦秆出来:“阿爷,教我编草鞋,你说草鞋编好了就能编竹篓的。”
靠山村的人平常上山下地下雨下雪鞋子外面都要套一双草鞋,耐磨又防滑,家家户户都会编草鞋,一年要编好多双,编草鞋新鲜的麦秆经过几场雨最好,柔软不易折断,麦秆光滑没有毛刺。
二春把大的虾米挑出来从中扯断,大拇指用力在尾巴处一挤,一小块虾仁就掉在青土捧着的碗里。春芽把小虾米泡在井水里净净,用清水泡着放到一边这才拿起刀开始劏鱼。
韭菜摘洗干净了,二春媳妇回家拿了菜刀来切韭菜,春苗捧了盐罐子待在春芽身边,柱子跟着宋阿爷编草鞋,宋阿奶拿了扫帚扫韭菜叶子,宋大伯一踏进来看到的就是一幅忙而不乱各有活干的场景。
“你们,”进门的宋大伯楞住了,“怎么都在这儿?”
“爷爷,”二春的小儿子吃得满嘴油抱住宋大伯的裤腿往上爬,“抱抱。”一时打招呼的声音四起。
“来啦。”——这是宋阿爷。
“爹!”——这是二春和他媳妇。
“大伯好!”——这是春芽姐弟几个。
“大哥,坐。”——端了一把馓子出来招呼宋大伯的桂枝。
“给我拿个簸箕来。”——这是扫地的宋阿奶,宋大伯的到来立刻打破了院子里的平静。
“今儿在老根家包饺子,”宋阿奶看着坐在廊下拿馓子逗孙子的宋大伯说,“你来巧了。我们都腾不出手来,正缺个人揉面呢。”
春芽把腌好的鱼压在盆里出水,搬了砧板到二春媳妇对面切了两把馓子进韭菜盆,倒了两勺油拌匀了,才打了鸡蛋进去搅拌了一会又加了一把馓子和剥好的虾仁,这才下盐拌匀了。
二春媳妇一路盯着看:“春芽你就下了点盐巴,怎么调出来的陷这么香。”
“你看看一上午用了多少油?”宋阿奶指着油罐子,“她啊,可不能找个小气的婆家。”
靠山村面食吃得多,家里的男人只要不是不沾厨房的,多少都会和面擀饺子皮这些。宋大伯和二春擀皮动作极快,桂枝几个围了一桌包饺子,很快就包了一篾子出来。
春芽看到起身去厨房,招呼春苗烧火,一个锅烧水下饺子,一个锅干煎了几条鱼,又拍了两条黄瓜,用盐醋调了。不一会雪白圆胖的饺子出锅了。
宋阿爷使唤青土:“去把我的酒拿来,趁你春芽姑姑没用光,我先喝两杯。”说着对宋大伯和二春说,“你俩也喝点,今天这壶酒是留不下来了。”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宋大伯笑道,“阿爹尽管喝,下个集我就给您打酒去。”
春芽让柱子端了一盘饺子给宋大伯娘送去,转头带了几个小尾巴回来。
四春也拉着媳妇进来:“包饺子也不叫我们帮忙。”
二春媳妇看了不免笑道:“我算是知道春芽为啥拌这么多陷还要人帮忙了。”她笑着看着一圈子人说:“春芽就是再多两只手也做不来这许多人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