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来,赵月华专注同成化寺的释真法师安排收容小乞丐一事。此事一落实下去,百姓交口称赞,曾后乐见其成,封下赏赐,对她多有夸奖。
曾后拨放大量官银,用于在京师新修建二十所寺院,寺院中设悲田院,由各寺院住持主管,收留无家可归之人和救济老弱病残。
因是功德一件,皇亲贵族都出资相助,平城公主为讨好曾后,看上去更是劳心劳力。
由于寺院日益增多,曾媓特意命掌管宗教事宜的祠部,设悲田使一职,监督悲田院。
佛经有种福田一说。福田有三田,以慈悲之心施惠于穷者曰悲田。悲田院、悲田使就来源于此说法。
民间颂声载道,一片祥和,朝廷还在进行官员的清洗。
柳仲暄不会是最后一个因谋反罪名死的。
先是张相在朝堂上怒斥“牝鸡司晨,天地难容”被处死,后是被曾后从监察御史提拔至宰相的宋言入狱。
不过宋言最后只是被贬做地方官。
曾后曾夸宋言好谋善断、能力出众,乃百官中第一人,只是宋言念着赵家给他家的恩情成为他被贬的最大缘由。
安娘曾对赵月华提过,宋言与曾少臣交情匪浅,一起平定过叛乱,出生入死。曾后面前议事,两人政见多有不合,二人私下鲜少往来,但总能求同存异。
宋言被贬,有人不顾流言蜚语,执意相送,其中就包括曾少臣。
曾少臣做事光明磊落,没人有他的把柄。御史杜威想借机诬陷他,曾后只让杜威歇了这份心思,从未怀疑过他。
安娘谈起曾少臣带着一丝骄傲,却掩盖不了她的失落。
他们夫妇二人的荣耀是曾后给的,可安娘被迫与曾少臣分离也是曾后的旨意。当曾少臣提及此生只想守着安娘时,曾后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安娘非死不可。
曾少臣在报恩与保护安娘之中,选择与安娘同生共死。安娘自是不愿曾少臣葬送性命,本想在曾后给的期限前,独自一死了之。可是她却意外有孕,这时她求生的意志大于一切。
安娘想好好活下去,起码要生下这个孩子。
故而曾少臣瞒着曾后伪造安娘假死。他在外打仗多年,对死亡一事是行家,知晓怎么瞒过曾后派来监督的人。
他与安娘演了一出动情的戏。
这是曾少臣第一次骗曾后。
赵月华在与两个孩子分开的第三个月后,请来兰徽打点好的医士诊脉,诊出一月有余的喜脉。为了不让公主府的察觉,赵月华和曾少臣还特地演出戏,让人真以为他二人行了周公之礼。
“我与曾将军二人在房中大眼瞪小眼地发出响动,真是尴尬。”赵月华扶着头向安娘讲起这件事时,表情哭笑不得。
安娘笑道:“少臣若有失礼之处,还请公主海涵。”
赵月华实在是思念宫中的两个孩子。
连日来,她一直梦见曾后带走瑾儿和玥儿的场景,惊醒后一身冷汗,再难入眠。
她从未和瑾儿分离这么久,玥儿已经六个月大了。她以为自己可以忍受这一切,但还是欺骗不了自己,那是她满心期望生下的孩子,那是她倾尽所有心血想抚养的孩子。
等假装有了身孕,她先上报给曾后,等曾少臣回府,告知他。
“将军,刚刚母亲得知我有喜,只是指派御医和赏些东西。全然没有提瑾儿和玥儿的事,我自然知道母亲想等我生下这胎再许我带回两个孩子,可我就只想进宫见见他们,也好让瑾儿知道他有个阿弟或多个阿妹,否则我怕孩子们日后相处会有嫌隙。”
赵月华对曾少臣说道。
赵月华所顾虑的不无道理。
安娘总是在曾少臣耳边念叨着对赵月华的心疼,他与安娘的孩子还需在公主府里长大。
他许诺定让赵月华见到孩子。
隔天,不知他同曾后聊过什么,曾后还果真让赵月华入宫了,虽然依旧不能带两个孩子回府,总归能让她与两个孩子相聚,全了她的思念。
瑾儿三岁了。
他三岁生辰早就过去,赵月华却不在他身边,只能托人送去他爱的糖果子。从前瑾儿贪嘴爱吃,赵月华不许他多吃。只要瑾儿在她身边,瑾儿想吃什么,她便为他寻来什么。
可瑾儿没动糖果子,他哭着问:“我要阿娘。我不要糖果子,我只要阿娘。”
赵月华知道后默默垂泪。
等赵月华终于进宫,瑾儿总问她,什么时候接他和阿妹回去。他知道他再也见不到他的阿耶了,为不让赵月华伤心,慢慢不问他的阿耶在哪,沉默地接受了一切。
赵月华见他早慧,懂事多了,不觉得高兴,反而多了心疼,他才三岁。
她却无能为力,只能安慰瑾儿:“阿娘一定会接你们归家,只要耐心再等等。记得皇祖母身边的蔓儿吗?蔓儿姑姑很好,平日阿娘不在可以找她玩,但切记不要打扰她的正事好吗?”
瑾儿听话地应了下来。
赵月华不想安娘的孩子与她的孩子日后生嫌隙,她告知瑾儿他会再有个阿弟或者阿妹,想让瑾儿提前接受这个事实,
瑾儿低下头不知在想什么。
赵月华问道:“瑾儿是想要阿妹还是阿弟呢?”
瑾儿的小脑袋瓜转了很久,闷闷不乐地说:“都不想要,想要阿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