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近了细嗅着,还有些淡淡的菖蒲草香味。
一开始林敏敏打算放些桂花香露,玫瑰花香露,或者茉莉香露一起蒸的,但是考虑到菖蒲它本身带有清香味,在一起会相冲,因此作罢。
目前看来,这种它本身天然的淡香味就很好。
趁着还有些空当,她调试了几盒浅黛色的粉底,以备当时的用度。
两天后,林敏敏准备好相关的胭脂粉盒,黛笔花钿,丝绵针衣等用品,放在小奁箱内。
谢蓝玉此刻已等在门外,林敏敏嘱咐琪琪和林母一些注事项,一起往西街去了。
西街干净而空阔,人流不多,偶尔会有雕饰精美的暖轿马车经过,走在西街上的人,往往也是昂首挺胸,气定神闲。
形色匆匆的都是各大户出来办事的小厮和丫头。
林敏敏和谢蓝玉顺着西街走了大概一柱香的时间,两边已经没有店铺,往前大概三丈远的地方,便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府邸。
漆金的牌匾上写着“黄府”两个金灿灿的大字。
门前站着三五个衣着华丽的小厮。
见林敏敏两人过来,两个小厮上来,作了个简单的拱手礼,问道:“两位是林小姐和谢公子吗?”
林敏敏答道:“正是。”
另外一个小厮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林敏敏和谢蓝玉跟上去,另外一个小厮垫后跟上。
西侧面的角门一米五来宽,红门绿柱,小厮将二人引到们内,两个身着桃红滚边短褂的丫鬟笑盈盈地迎出来。
林敏敏一边和两个丫鬟寒暄着,一面打量着黄府的内宅花园。
穿过几条抄手游廊,踱过几处假山花园和洞门,便到一个院前,院子的墙上覆满了开得热热烈烈的炮仗花,院门上的一个牌匾上写着“留香园”。
一打开小园门,却别有洞天。
进门是一座高两丈来高的太湖石作为屏障,分出两条路,两条路中又分两条,其中两条合二为一,通向一个湖中小亭,此时湖中满是红的,黄的,紫的睡莲。
湖边两岸是盛开的垂枝千层红。
亭上的牌匾上写着“留亭”。两边的柱子上分别写着“浮光照仙侣,烟波戏钓徒”。【注】
亭中坐着一位婆娑的女子,只穿着一身淡黄抹胸褥裙,外罩一层淡绿纱衣,雪白的皓腕上搭着一条墨绿的水纱。
修长的脖颈间佩戴着一串明亮亮的珍珠项链,头上梳着一个反馆髻,耳边挂着翠绿的宝石。
林敏敏见她提出如此奇怪的妆容要求,以为会是个精灵古怪的小姐,没想到是如此的端庄大方。
眼前的这位正在品茶的女子便是黄家小姐,黄乐瑶。
两个丫鬟将两人引到亭中便退了下去。
黄乐瑶见林敏敏过来,嘴角含笑,起身迎上来,拉住林敏敏的手。
见到谢蓝玉,上下打量一阵,弯腰福了一福。
她含笑引两人入座,桌子是圆形,上面摆了许多当季的水果,还有一些空置的座位和杯碟。
三人坐下聊了一会儿。
这些天和店铺顾客聊天,以及和小厮丫鬟的攀谈,林敏敏逐渐了解了黄家的基本面貌。
原来这黄家是当地的三大巨富之一,以经营茶叶为主,家里有几座茶山,不仅国内遍布分店,一些经典的茶品远销国外。
名下还有许多丝绸铺,田庄,当家主事黄老爷年事已高,膝下二子一女。
大哥已经成家有一妻一妾,一子一女。
二哥是个富贵闲人,尚未娶妻。
小女儿黄乐瑶,父母疼爱有加。
她从小就聪慧能干,并没有恃宠而骄,反而将名下的原本几个破败的茶庄田庄打理得有声有色,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从每年亏损5万两白银,扭转到每年净利润3万两,并且名下在打理的产业无一亏损。
再加上她为人得体大方,性格温和,不仅在黄家很得人心,在小扬城也是众人交口夸赞。
因此她在黄家的威望已经超越二哥,隐隐有盖过大哥之势。
可她今年已经十七,在这个时代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黄老爷为她挑选了好几个年轻有为,门当户对的英俊后生,可她看了之后都不甚满意。
每次见完之后都没有下文,只每日依旧忙来忙去,黄老夫妇也无可奈何,对这个女儿是又气又爱。
黄老爷心里不明白了,自己为她选的家世人品才貌都是小扬城顶尖的了,还上哪儿找去?
日后相夫教子,荣禄齐享,多少人求不来,她怎么不知道珍惜呢。若等年纪一长,那些个才俊,可就不是这般赶着让她挑了。
哎,这丫头做生意门儿清,怎么在关键问题上犯糊涂?